为了进一步扶持校园科幻作家成长、壮大高校科幻作家队伍、培养优秀校园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八光分文化、高校科幻平台、腾讯科普、科幻空间联合承办,新华网客户端提供独家直播的星火学院第二期科幻创作培训工程第2讲“什么是科幻&科幻创作的最初推动力”培训于2021年3月21日成功举办。以下是本次课程集中培训的学员感想。
吴贵煊:科幻是一种路径。科幻写作要避坑。短篇小说结构要简单,保持人称不变。写文前先确定文章基调,然后设计人物,加故事。
刘雅旭:老师对我的启发很大,因为科幻作品是很多心血凝结而成的,许多人耗费了许多精力完成。
陈鹏飞:“最难的事情是面对一张空白的稿纸,最难的步骤是动笔写下第一行字。”在这次的讲座中,张冉老师讲述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以太》如何构思,并且用生动的例子阐述了一个可以作为模板的科幻写作流程。张冉老师的热情和深深的感染了作为学员的我们。
黎以锋:老师这节课讲的都是我在写作时碰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等,虽然时间很短,讲不了太多细节的东西,但是主要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好像雾散开来看得见远处的路了,我们自己可以针对这些自己去找文章或资料学习
尹俊杰:听冉爷讲了讲他写的科幻以及他所认为的科幻,还是跟我我们科幻协会的一些同学坐在一起听得2333。感觉还是有些收获吧,冉爷构思文章的思路和我们差不多,但冉爷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刘力谋:张冉老师对于科幻定义的认知,有着清晰的逻辑和自己独到的感受。而他对于写作构思的经验和见解,则为大家提供了一则清晰且可执行的道路。即,构造完备的核心,并构造严密合理的设定,让角色作为人独立存在。“创作是自由的”,值得每一个读者深思和体悟。
杨安楠:通过张冉老师给我们的分享,让我对什么是科幻和科幻小说中人物的构思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科幻可以是一个“空中楼阁”,但有可以到达的路径 ,并且它会给我们人生的震撼,让我们感受到神性的存在,并且小说人物的命运不是编织好的,是他的性格在故事中进行的结果,不用特地考虑命运。
王安宇:张老师的讲座关注点在于"创作"。其中有两点对我很有启发。第一是如何开始一个故事,我的理解如下:1.故事要有冲突。2.角色要有痛苦,否则痛苦的就是读者。第二点是卡文怎么办,我认为便是角色塑造出了问题,而不是故事,应该丰富角色。最后,谢谢老师的教诲。
李智宇(索何夫):对于这次直播的内容我持某些保留意见。顺带一提,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在分类方面排斥某些“边缘”的科幻相关作品。
张紫萱:知道了如何根据故事设定来设置主角,还有一些描写的方法之类的。最大的收获其实还是来自于同学们的提问,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多条线描写,都是曾经困扰过我的问题。不过,在关于大纲的问题上,依然有和导师不同的看法。可能是由于写作的风格抑或自身性格的差异,我在写作时更加依赖大纲,甚至会在写大纲的阶段花费比正文更多的时间,但随着正文写作的推进,想法也会产生变化,最后写出来的可能与费尽心思想的大纲完全不同。或许我也应该尝试一下不借助大纲的写法。
李安宁:看完直播回放之后,感觉老师说的太真实了,写个小说总想着先列个好的大纲,写着写着就发现写篇了,然后大纲就白给了,不管是科幻也好,其他文学创作也好,写作考验的终究还是个人的综合素养,还是要多积累,多学习,多创作,多思考
潘淑娜:老师从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向我们展开了分享,可以感受到老师对于什么是科幻等等本原的问题是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与内省的。说理的方式也非常清晰,例如在阐述“科幻是一种路径”的观点时将科幻小说与以现实场域为对象的小说进行了对比,很容易跟上思路!
张启龙:有幸聆听张冉老师分析自己的创作构思过程,有助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状态,提高选题时的敏感度。
柯昊纯:张冉老师以其发表的处女作《以太》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先有一个核,即作者特别想要表达的画面也好,点子也好,总之是写作的冲动;再确定调性,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现代、近现代、古代、赛博朋克还是蒸汽朋克时代,到底要写正剧还是喜剧等等;接着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历史,要有血有肉,有所区分;最后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开始写下主人公遭遇的第一个事件,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从而向核前进就行了。这对我的启发真的非常大,谢谢冉爷!
甘建业:看完张冉老师的直播后感触很多,因为很多都是遇到过的坑,从漫无目的地写,到有核心地想表达主题,再从背景知识积累收集,到确定人称和情节,都再次让我确定了现在的创作方法是正确的。今天收获的也有,就是人称和篇幅的确定,以前被人提醒过,今天也再次确认了,总之收获颇丰,更有原动力去创作了。
刘青:科幻小说仅有出色的点子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开始,如何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与故事框架。另外,在创作途中如果出现卡壳的现象则要考虑是不是人物形象的构建出现了一些问题。
马博:听了张冉老师分享的写作过程,我意识到之前自己写作的一个问题所在:我在确定故事的核心后,首先去想的就是表达这样的核心需要什么样的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安排人物,结果我的人物一个个都像是工具人。之后得好好改一下。
蔡文迪:张冉老师的讲授让我收益匪浅,他提了很多科幻创作的动机来源和如何去写一个科幻作品。与我们分享了他创作《以太》时的思路和途径,告诉我们写科幻首先要有一个内核,是你最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可以是画面,可以是主题,也可以是一种思想。然后要包上一层科幻的外衣以及相关的内容。最后老师还为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对我的科幻创作来说,真的是启发很大。
刘卓颖:对写作灵感的寻找,我也一直喜欢想松鼠屯粮一样到处搜罗,这次直播给我最多的收获就是发现这种习惯是被大佬肯定的,可行的,给了自己极大的信心,在知识和超链接中旅行是创意的重要能量。
陆弘毅:张冉老师的讲座的题目是什么是科幻&科幻写作的最初推动力。张冉老师先给我们讲了普遍认为以及普遍定义的科幻是什么,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张冉老师说,科幻是一种道路,是一种神性,所谓道路就是区分与奇幻的重要一点,同样是幻想作品,科幻中的幻想是能够实现的,是具有道路的,而奇幻则是完全脱离了实现的途径,是在这个世界无法实现的,或者没有理论基础可以解释的。以及神性,神性指的是我们阅读完科幻小说之后,我们所收获的不仅是小说带给我们的愉悦,还有一种神性,我们能够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宇宙的宏大,我们在小说的阅读和创作过程中体会到我们超我部分的共鸣,我们为与自身在这天地间的存在而感动,为这天地的神奇美妙而感动。
宋城薇:张冉老师对于怎样开始科幻创作时提到的“让故事情节自己生长”给了我很大启发,先让故事的内核和人物立起来,然后情节就水到渠成地生产出来,这正与我从前通过编故事来塑造人物是相反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