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特展荐书丨对“香”的追求,我们竟比不上宋代人?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账号,一起去航海!
收藏

中国航海博物馆

『 海博荐书』栏目

围绕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

推出『 特展荐书』专题

用阅读的方式,体验特展中的航海历史之美

01

探:宋人香趣

中国用香的历史渊远流长,先秦时期的古人就已经采用直接焚烧天然草本植物的方式用香。秦汉时期,域外香料,如乳香、龙涎香等开始进入国人视线,香料材质的不同使得焚香方式与以往大相径庭,从而引起香具的变革。

宋 赵佶 《听琴图》

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时刻,香事已然完全日常化。不同阶层主体各有用香意趣:上层社会用香奢靡,不但追求奇香而且注重身体享受,偏爱香文化的物质层面;士大夫文人阶层用香更爱香的品德与脾性,常常以香抒情,以香言志;百姓用香更注重实用,并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宋人对香料品性极其熟悉、应用自如。

想要细细品味宋人的香趣,不妨打开扬之水的《香识》一书。本书主体内容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两宋时期的香品和香具。作者独辟蹊径,不囿于香及香器本身,而是由香及器、由器及社会,可以看到其时焚香的日常生活,后世看的是风雅,而在当日,可谓风雅处处是平常。

“香料”为香事之根本,本书作者细细描述了香中极品-沉香、龙涎香及蔷薇水的来源、命名、特性及宋人的使用方式。以诸香中的翘楚-“沉香”为例,她对东汉杨孚《交州异物志》、三国万震《南州异物志》、宋《坦斋笔衡》等诸多古代文献中的沉香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可知沉香在南北朝时已经入药,于唐朝被定为贡物。到了宋代,海南出产的沉香为世人所重。宋仁宗时期,丁谓被贬官至崖州司户参军,著文对海南香的多种类型如沉水香、蓬莱香、鹧鸪斑香、笺香、光香等进行了描述,还详细介绍了海南香的产地、形状、气息及文献记载。

02

品:香器之韵

“香器”为香事之点睛,作者在书中大量介绍了不同类型、造型、材质、时代的香器,细致描述了香器的特色、流变以及配用香料的样貌,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香器文化与中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以追溯两宋香炉源流为例,作者将汉代铜雁炉作为例证,重点分析了山东诸城县西汉木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八拜三号汉墓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院藏的文物,提出铜雁炉和先秦以来北方重雁的传统有着很大的关联。南北朝以后,鸭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鸭型香器变得备受青睐,李商隐、温庭筠、秦观、黄庭坚等文人写诗填词描述熏香小鸭的美丽,明刊《李卓吾批评真本西厢记》《琵琶记》更是证实香鸭成了明朝版画中的重要对象。

北宋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

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馆藏

北宋鎏金银香薰

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馆藏

宋时用香的风雅,从式样繁多的香器中可见一斑。“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展有北宋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和鎏金银香薰,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无不呈现了宋人香氛韵绕的生活雅致。

03

作者简介

据作者自序,“香识”之“识”可读作“shi”,取认识之意,也可读作“zhi”,取记住之意。无论何意,都可以想见作者对“香”的意趣和情味。

《香识》全书笔触细腻、文字精巧、意蕴悠长,加之又有许多珍贵器物、香料的可辨造型、颜色的彩图佐之,与香料郁勃氤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香烟一缕随风消散,其事却愈觉刻骨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诗经名物新证》《唐宋家具寻微》《香识》《宋代花瓶》《从孩儿诗到百子图》《两宋茶事》《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