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坐落着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群山拱卫之中,青海湖像极了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水—鱼—鸟—草地”的生态系统。青海湖裸鲤作为青海湖唯一的鱼种[1],是青海湖重要的指示生物,在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文化旅游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美丽的青海湖|孙大琴
一、高原明珠里的精灵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属于鲤形目、鲤科、裸鲤属,体形近似纺锤形,灰褐色,因其身体几乎全部裸露没有鳞片,所以叫作“裸鲤”。青海湖裸鲤是我国特有的鱼类物种,只分布在青海湖及其周边支流,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青海湖裸鲤喜欢以水生昆虫为食,幼鱼孵出后便成群集游,它们适应性强,能够在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生活,给青海湖带来了无限生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这高原明珠里的精灵了。由于青海湖处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饵料生物贫乏,生长期短,所以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每到春夏之交,精灵们洄游的景象就成为一大自然奇观,它们在给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逆流而上,向着它们时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青海湖沙柳河阶梯式鱼道|孙大琴
二、逆流而上的精灵
青海湖裸鲤为什么要逆流而上?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因为青海湖咸水的特质不适宜生命的繁殖[3],也因为性腺的发育需要水流的刺激,为了繁衍后代,他们必须要进行逆流而上的洄游。对于青海湖裸鲤来说,每年5-8月份的时候,就到了它们的繁殖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它们需要有水流的刺激,让性腺达到成熟。到了6月中旬,青海湖里几乎就没有了裸鲤的行踪,而河里却会出现 “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场面,数以亿计的精灵顶着水流游到河里,一路逆流而上,看似不动声色,其实却穿越重重困难,甚至还会面临死亡,但这些精灵们无所畏惧,依然灵动地奋勇上游。
青海湖沙柳河人工鱼道|孙大琴
青海湖裸鲤|孙大琴
青海湖裸鲤繁殖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就是精灵妈妈们把卵排在水里,精灵爸爸们也把精子排在水里,让这些精灵宝宝们在水里自由结合,所以这些爸爸妈妈们在对产卵场选择的问题上就比较讲究了。一般情况下它们会选择水流相对平缓、水深适宜、底质有细小沙砾石的地方作为产卵场,因为这样的场所便于挖坑做窝,精子和卵子也不容易被水冲走,适宜的阳光和水温也有利于受精卵的孵化。当这种适合产卵的地方被选定,它们就会在这聚集,等待合适的时机,鱼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它们不停地扭动着身体,受到雄鱼的冲撞、挤压,雌鱼经常被挤出水面,鱼尾就会自然的拍打水面,这时产卵场上可谓热闹非凡。就这样,精灵们上演的一场延续生命的水中芭蕾就拉开帷幕了。
半河清水半河鱼|文献[2]
青海湖裸鲤的洄游,不仅是它们延续生命的本能,更展现了它们逆流而上、敢于追溯的向上精神。因为雌鱼产卵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洄游路上成熟一批产一批,而后继续上路,一路上要产2-3次,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路程它们最远需要逆流洄游60-70公里。据专家介绍,虽然一尾雌鱼可以产下上千枚卵,但是能顺利孵化到长大成熟,几年之后再回到这里来产卵的成鱼却屈指可数。
青海湖中的裸鲤|孙大琴
三、守护璀璨的精灵
由于青海湖裸鲤特殊的生存环境、较低的繁殖能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前些年其种群资源衰退明显。专家分析,由于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其种群急剧下降或灭绝将会导致青海湖发生水华,甚至失去生机,进而伴随降雨量减少、牧草失肥、风沙化,鸟类锐减等影响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将使青海湖从“高原明珠”沦落为一个“死湖”。为了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青海湖裸鲤,国家和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针对策措施,包括将青海湖裸鲤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实施封湖育鱼,加强救护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执法监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稳步恢复,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正是青海湖裸鲤发挥着净水、养水、抑藻的功能,守护了青海湖独特的“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守护了高原明珠的璀璨,它们是正真的精灵。
作者:刘宁
参考文献:
[1]刘亚,涂世静.青海湖湟鱼保卫战[J].方圆,2020,(Z1)24-27.
[2]徐树春.青海湖裸鲤:我愿逆流而上[J].旅游纵览,2017,(17)100-101.
[3]姚永瑛.为了鸟和鱼的共存[J].中国土族,2019,(夏季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