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化石演化生命起源

青海藏文科技报社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现代文明,普及科技知识
收藏

开栏的话:标本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经过各种处理,可以长久保存,并尽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它各种研究之用。其在普及公众的自然科学知识及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报开辟“看标本讲故事”栏目,用琳琅满目的标本,带您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领略中华五千年繁华景象,赏鉴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学研究之宝”,一起通过一件件标本,开启同历史、民族文化的对话之旅。期望这组报道在展示青海省各类标本的同时,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看标本讲故事“系列报道一

化石演化生命起源

地球的演化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科学家在研究生命演化历史和地球演化历史的时候,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媒介——化石。

在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一个个化石标本演绎了生命起源的过程,见证了地球发展的沧海桑田。

最古老的化石——贝加尔叠层石

在该馆生命起源展厅,青海最古老的化石贝加尔叠层石静卧在展柜上。

该馆业务部主任王红英介绍,贝加尔叠层石采自湟源县大水峡,距今11亿~12亿年,这块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化石,但它身上存在的生物在地球上发挥过非常重要作用,这个生物就是蓝藻。这些蓝藻生活在清澈的浅海里,它不断分泌物质捕获水中的细小沙粒,并与它们逐渐胶合在一起。因为周围没有明显的海浪或海流,这些藻类便世世代代在一个固定地方一层叠一层向上生长,形成层叠生长的花纹,所以叫作叠层石。

据介绍,蓝藻最早出现在35亿年前的太古宙时期,是史前最古老、最原始的原核生物,也是地球上首批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改变了大气圈贫氧环境,大约在20亿年前使得地球上的含氧量提升了20%,为之后生命的起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打造了一个适宜生物生长的地球摇篮。正因如此,叠层石才被认为是地球能够进化出复杂生命的关键。

美丽的海百合

博物馆最大化石海百合近16平方米,是晚三叠纪末的海百合化石。虽然海百合的名字里有百合,外表也酷似百合花,但它却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棘皮类无脊椎动物,因为生活在海里,所以命名为“海百合”,它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朝。

海百合由根、茎、冠三部分组成,茎呈细长的枝状,由一个个环状骨板构成。冠又包括具骨板的萼和羽状的腕,萼长有海百合的“嘴”,而腕则用来捕食。一般海百合的腕有5~200只不等,腕越多捕食能力越强。捕食时,海百合会将腕高高举起,等浮游生物被牢牢网住后,再将它们包上粘液送入口中。当海百合吃饱喝足时,腕枝会轻轻收拢下垂,就好像一朵行将凋谢的花。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约96%的海洋物种灭绝,海百合也逐渐衰退。如今,人们只能在深海里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

憨态可掬的鹦鹉嘴龙

在人们的印象中,恐龙应该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在该馆生命起源展厅,有一个恐龙化石身长仅1米,这块憨态可掬而又身形娇小的化石是鹦鹉嘴龙,别看它个头小,却是一只成年恐龙。

鹦鹉嘴龙所属的家族是“角龙类”,因为嘴巴长得像鹦鹉,古生物学家才给它起了这样的名字。鹦鹉嘴龙以植物为食,锐利的角质喙用来切割植物,但不适合咀嚼,所以会吞食很多石头作为胃石帮助消化,古生物学家曾在它们化石的腹部位置发现多达50颗以上的胃石。有趣的是,古生物学家还发现,鹦鹉嘴龙在3岁以后,后肢生长速度会快于前肢。这说明,这种恐龙在小的时候是四肢着地的,长大以后才改为使用后肢的两足行走,与人类行走方式完全一致。

白垩纪末期,恐龙在距今最近一次的生命大灭绝事件中灭亡了。

古老的无脊椎动物——菊石

菊石是海洋中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它有幸度过了古生代末期规模最大的生命大灭绝事件,却在中生代后期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永远告别了地球。在北美洲加拿大落基山脉附近发现了一种菊石,经过加工处理后,颜色非常的艳丽,五彩斑斓,人们把这种菊石称为彩斑菊石,也叫做落入人间的彩虹。在1981年,国际珠宝协会把这种菊石鉴定为宝石,可与红宝石相媲美。

评论
科普5c356ffc74420
少师级
演化生命起源…。
2022-09-10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