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幻出版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相当狂放不羁。
1992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宣告外文作品的版权在国内受到官方保护。
尽管如此,但是盗版和未经授权的发表行为却仍然十分猖獗。
既然是盗版,就要想办法避嫌。为此,出版方采用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不给作品署名的,有随意乱改标题的,甚至还有张冠李戴地编造子虚乌有的作者,把特里·比森的作品挂在R.S.考索名下的……当然,也有过因为天真而毫不掩饰地把盗版书寄给原作者的情况,比如下图里的这场历史性笑话,发生在叶永烈和星新一之间。
1982年,国内出了星新一的盗版小说集(猜测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保您满意:星新一短篇科幻小说选》),叶永烈给星新一寄了一本。原作者表示:“真是一点版权意识都没有啊,出的是盗版,还给我寄书,满口说着'出版了呦~'”(转自@丁丁虫的豆瓣)。
本文要介绍的这套书,倒没有侵犯著作权,只是最开始发现它的时候,第一直觉告诉笔者,这很可能又是类似的情况。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套书本身,要比它的内容更加科幻,就像今天这个节日一样,书本上没一句真话。
这套书就是1999年6月出版的“美国98-99年度科幻小说精品”(内页又变成了“1998-1999年度美国科幻小说畅销作品”和“世界最新畅销科幻作品选”),一共三册,分别是《毁灭世纪》《黑暗中的天歌》和《酸海》,书上写着的出版社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按捺不住好奇心,笔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下了书系中的《黑暗中的天歌》,在三本书里,这本书可能是最有代表性的。
《黑暗中的天歌》原名The Heaven Song in the Darkness,作者是美国人高甫龄,译者名叫连罡·陈美。只是看到这里,笔者就已经觉察到有些不对劲了——连罡·陈美……?中国人会叫这个名字吗?当然,中间的连字符也可能只是起分隔作用,实际上可能是一个叫连罡的译者和另一个叫陈美的译者合译的。但是另一个问题是,这书的英文名也槽点满满,既中二,又不符合外国人的命名习惯(人家都是XXX of Heaven)。另一本《毁灭世纪》更是典型的中式英文:The Destroying Century,语法上都不通。再来看看内容,《黑暗中的天歌》的内容简介这么写道:
简介下方用龙飞凤舞的行楷写着“你比我更明白,生命的含义!”。
梗概看起来有点意思,然而翻到正文时,小说却又露馅了:全文充斥着地摊小说的文风,全然没有那个时代的翻译作品中的翻译腔,反而净是下面这样的桥段:
主角也都是姚光、李杰之类的中国名字,外国人名都不翻译,直接就是Tony、Rake、Ken或者Quilter等等,角色身上全无国家属性。
而且行文凌乱散漫,全无迈克尔·克莱顿或克莱夫·卡斯勒的小说的那样连贯畅爽的阅读体验……
在1998年~1999年间,欧美世界都产出了哪些长篇科幻小说?
有格雷格·贝尔的《达尔文电波》(1995年5月),弗诺·文奇的《天渊》(1999年3月),尼尔·斯蒂芬森的《编码宝典》(1999年5月),迈克·雷斯尼克的《基里尼亚加》(1999年)等。
流行向的作品也有斯蒂芬·金《尸骨袋》,罗宾·科克的《夺命病毒》,克莱夫·卡斯勒的《海底恐怖城》,詹姆斯·洛尔斯的《末日爱国者》等。
相比之下,这三本书的内容想必是无法让欧美读者满意的,更甭提畅销了。
也就是说,这套书并不是什么美国畅销书的非法引进,而是某(几)位无名的国内写手写了几部长篇,出版方则为小说编造了标题、作者、国籍和译者信息,然后挂了一堆海外畅销书的名头就出版上市了。
这样一看,事情就合理了很多。
图书的版权页上还写着: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权由美国普特出版社授权,台湾汉湘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汉湘图书公司确有其社,但名字实际上是“汉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而普特出版社不管怎么查,都没有查到,可能位于平行世界吧?
小说的内容确实有一些颇为港台化的描写,但有关本书的出版路径的可靠线索就到此为止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三家相关单位都非常奇特,分别位于美国、台湾、和内蒙古,都是肉身考据困难重重的地方。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有相当一批盗版图书是打着类似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出版的。在漫评博主“66号6楼主人”所撰写的《盗版漫画江湖史:山寨四天王承包了80后的童年欢乐》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更是盗版界的山寨四天王之一。请注意,这并不是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违法搞盗版——四天王中的“内蒙社”实际上是一个盗版商,盗用内蒙古的正规出版社的名头出书,除了内蒙人民社外,还盗用过内蒙古出版社、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组织的名号。在科幻领域,这个盗版团伙还出品过其他图书。笔者的科幻启蒙丛书“中外科幻小说选集丛书”(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套几乎囊括了上个世纪的所有国内外科幻小说的缩编本套装书——可能也是这个盗版产业的产物。
但是和这三部曲的奇葩程度相比,其他科幻盗版书就显得很中规中矩了。因为刨除盗版和假冒伪劣的行为外,三部曲还做了其他一些事情——
比如既视感十足的推荐语:
总觉得后世的那些“每三秒卖出一本,世界各地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或者“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都要来拜个祖师爷了……
再比如书封上的插图——经过多角度的截图,笔者最后通过以图搜图的搜索引擎,考据到了《黑暗中的天歌》的封面取自鲍勃·埃格尔顿(Bob Eggleton)为格雷格·贝尔的《永恒》(1994年再版,Aspect/Warner Books出版)绘制的封面画。
之所以挑了这本书买,也是想赌一把,说不定这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世”三部曲(Eon Trilogy,分为《永世》《永恒》《遗产》三部)的失落中译呢……当然,结果并不是(失望)。
总而言之,之所以特地把这本堪称图书界“金坷垃”的书系拎出来讲,是因为它几乎浓缩了出版领域为了把书买好而采用的所有的奇淫巧技,其要素之多,足以让当今最没底线的出版商黯然失色。
但即便如此,这套书却依然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时至今日,就算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卖家也只有寥寥几家。中文科幻数据库更是在扫尾阶段,才在某个检索引擎的犄角旮旯里发现了它的存在,其中,《毁灭世纪》连一张像样的封面都没有。
但这也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脑洞:在这样一个监管不严的时期,是否还存在着更多类似的图书?是否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我们也能想象着年轻冒失的一群爱好者,在昏暗的平房里,用低劣的纸张,压印出成箱的低俗科幻小说,打造出别样的地下纸浆王国,和属于他们的科幻黄金时代?
我相信这是有可能的,也许我们手上捧着的并不仅仅是一本粗制滥造的三流书刊,而是某个业已消亡的世界存在的证据,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来源:科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