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是第25届世界帕金森病日。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到2030年将超过全球患者数的一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变性专科陶恩祥教授指出,帕金森病发病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不协调等情况,还有其他易被忽视的症状,因此,科学、正确地辨识帕金森病并及早就医是面对疾病的关键。
除了“抖”,这些症状也可能在提示帕金森病
陶恩祥教授指出,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确诊难度高,非常容易被忽视。
公众熟知的帕金森病症状是“抖”,其实,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还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患者在包括行走、书写、吞咽、说话等动作时常常表现缓慢;在起床、翻身、扣纽扣等动作时表现困难。在静止时,患者的手脚、头部甚至嘴唇下颌可能出现不自主地震颤,并在情绪紧张时加剧震颤;同时,患者的身体失去柔软而变得僵硬,易造成平衡障碍,出现小碎步、前冲步态、开步及转身困难、“冻结步态”等。
需要留意的是,运动症状并不是帕金森病的全部表现,帕金森病患者不仅以运动症状为核心症状,还会出现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例如: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早醒、觉醒次数增多等)、生动的梦境、噩梦和白天思睡;思维、情绪和记忆力改变,常见有抑郁和焦虑,认知功能减退严重甚至痴呆;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错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药、“术”结合,科学规范是帕金森病治疗关键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全球医研人员都在广泛地开展研究,以期可以寻找到病因和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陶恩祥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与康复理疗、心理治疗、日常生活调整和外科手术等相结合。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种类较多,用药方案需依据病情个体化,选择合适的药物,用药剂量应该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随着疾病的进展,所需服用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服用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帕友或是照料者要注意规范规律服药,时刻注意药物副作用。有疑问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忌突然停药。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神经核毁损术,两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后者因其创伤性和不可逆性需要更为谨慎的评估。同时,病友应当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