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常红细胞形态
【参考区间】
正常红细胞呈圆盘形,大小均一,平均直径7.2μm(6.7~7.7μm)。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向心性淡染,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标本采集要求】
全血,采集于紫盖EDTA抗凝管或新鲜全血直接制片。拒收出现凝块或溶血的标本。
【异常结果解读】
(1)大小。大红细胞: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慢性酗酒、肝病、甲状腺疾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2)形态。棘形红细胞:脾切除术后或肝病;刺形红细胞:肾衰竭;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或各类贫血、骨髓纤维化;缗钱状红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或Wald 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镰形红细胞:镰形细胞贫血;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各类贫血、肝病;泪滴形红细胞:骨髓纤维化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碎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工心脏瓣膜;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颜色。低色素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高色素红细胞:球形红细胞疾病;多色素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从骨髓过早释放。
(4)细胞内结构。有核红细胞:重度贫血、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粟粒性结核、骨髓转移癌或慢性缺氧;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重金属中毒、营养缺乏或骨髓纤维化;HowellJolly小体: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脾切除术后;Cabot环:各类贫血;Heinz小体:G6PD缺乏症、药物诱导性溶血或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5)疟原虫。疟疾。
二、异常白细胞形态
【参考区间】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μm,胞质为粉红色。颗粒量多、细小、均匀呈紫红色,胞核弯曲呈杆状、带状、腊肠样,或分2~5叶,染色质粗糙,呈深紫红色。
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5μm,胞质透明,淡蓝色,多无颗粒。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染色质呈深紫红色、粗糙成块。
单核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0~20μm,胞质半透明,灰蓝色或灰红色,颗粒细小,呈尘土样,紫红色。胞核呈肾形、“山”字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疏松网状,淡紫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着色不清。颗粒橘黄、粗大,整齐排列、均匀充满胞质。胞核多分2叶,染色质粗糙,呈深紫红色。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10~12μm,胞质着色不清。颗粒紫黑色、量少、大小不均,可盖于核上,胞核不清晰,染色质粗糙,呈紫红色。
【标本采集要求】
全血,采集于紫盖EDTA抗凝管或新鲜全血直接制片。拒收出现凝块或溶血的标本。
【异常结果解读】
1.非病理因素
近期输血、患者血液蛋白质含量增高、血液标本凝固或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佳会影响白细胞形态。
2.病理性因素
(1)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严重感染、烧伤或创伤。中毒空泡:伴随于毒性颗粒。Dhle小体:烧伤、创伤、急性或全身性感染或接触毒物(如化疗药)。Auer小体:急性髓系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叶增多: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骨髓发育不良。PelgerHut畸形或假PelgerHut畸形:遗传性疾病或骨髓发育不良。AlderReilly颗粒:黏多糖病(Hurler或Hunter综合征)。ChédiakHigashi畸形:遗传性疾病或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淋巴细胞。反应性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毛细胞:毛细胞白血病。
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参考区间】
血液分析仪法:(0.02~0.52)×109/L。
【标本采集要求】
全血,采集于紫盖EDTA抗凝管。拒收出现凝块、放置时间超过4小时的标本。
【异常结果解读】
1.非病理因素
有昼夜节律,早晨最低,一日内生理性变异可>40%。华法林过敏、摄入左旋色氨酸药物会导致增高。
2.病理性因素
增高:过敏、寄生虫感染(旋毛虫病、包虫病),曲霉菌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胶原血管病、急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非变应性鼻炎、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放疗、荨麻疹、恶性贫血、天疱疮、炎症性肠病和支气管哮喘。
四、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区间】
魏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