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土卫八长相怪异,有人说像一艘巨大空心星舰,有什么证据?

时空通讯
探索奇妙的世界,愿与您一起同行。
收藏

土卫八的怪样子是被想象成外星飞船的主要原因。

土卫八是土星第三大卫星,在太阳系所有行星卫星中,排行在第11位。土卫八的直径约1465km,是月亮直径3476km的42%多点,质量只有月球约1/40;而与地球比较差距就更大了,直径达到地球的1/9强,但质量却只有地球的万分之三。

土卫八为啥这么“轻”呢?原来土卫八密度只有1.08g/cm^3,只有地球的不到1/5,月球的约1/3。这个密度与水差不多,因此土卫八很可能大部分是水冰组成,只有很小的岩石核心。而土卫八最大的奇怪现象就是“阴阳脸”和“赤道腰带”。

“阴阳脸”是说土卫八两个半球亮度差别很大,与公转轨道同方向的一面较暗,反照率只有0.3~0.5;而逆轨道的另一面反照率却高达0.5~0.6,这样合起来就有点像道教的太极图。“赤道腰带”是说在土卫六赤道部分,有一段凸起的山脉,就像给土卫六箍了个“腰带”,这个腰带有长约1300km,宽约20km,高达13km。

这样,这个土卫八就有点怪模怪样了,不是一个完美的流体球形,而有些怪模怪样,且两极还各有一个凹陷,由此就有一些人认为,这个土卫八很可能是一艘巨大的人造天体。当然有这种想法主要是由于其怪模怪样:这个腰带很像一条巨大球体中间的焊缝;两极却凹下去,有点像人造天体的出入口。加上这个天体这么轻,就说明是空心的。

这些流言与曾经流传月球是空心的外星人星舰一拍即合,土卫八就被越描越像一艘外星人星舰了,而且比月球更像。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月球空心说。

提出月球空心说的依据有三:1、月球岩石密度很大,和地球差不多,但平均密度却比地球相去甚远。月球直径达到地球约1/3.67,质量却只有地球的1/81,里面不是空的就很难解释;2、月球受到撞击后,余音淼淼,经久不息,只有空的才会出现这种现象;3、实心体受到撞击可以收集到表面波和纵波,空心体只能收到表面波。而月震仪迄今都没有收到纵波,只收到表面波。

发现这些问题是在上世纪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期间,载人登月的第三级火箭一般都会掉落在月球上,由此会监测到月震。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实心的天体,表面受到撞击,地震仪接收到的振动余波只能维持1分钟左右,但当这些火箭残骸撞击月球表面,已经设置在月球的月震仪监测到表面震荡波竟有15分钟之长。1970年,阿波罗13号飞船服务舱液氧储罐发生爆炸,将一截15吨重的火箭金属部分坠落到月球表面,这次地震仪得到的震荡余波记录竟长达3个小时!这种现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月球密度达到月岩的密度,那么月球质量就远远不止这些。由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月球空心说,甚至提出了月球是制造出来的。这为一些阴谋论者开启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他们制造出更加骇人听闻的流言:人类是外星人圈养的试验品,月球是外星人监视地球这个外星“养殖场”的巨型星舰!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月球上有外星人。

人类发射到月球的上百艘探测器,还有6艘载人登月飞船降落月球,证明月球就是一个荒凉的星球,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蛛丝马迹。月球岩石年龄也证明了月球已经至少存在四十多亿年,是一个天然的星球。

而月球密度较小,是因为其形成机制导致的。现在主流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月球撞击成因说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刚刚形成初期,与一颗约火星大小行星相撞的结果。这颗被科学家称为“忒伊亚”的行星与地球相撞的结果,是融合在了一起,地球由此增加了约1/8的质量,而一部分撞起的岩浆尘埃飞到太空,在引力作用下很快凝聚形成了月球。

由于地球形成时处于熔融状态,重物质几乎都在引力作用下沉到了地心,飞到太空形成月球的物质是更接近地球表面的物质,这样密度比地层深处的就更小一些,这就是月球平均密度只有地球约60%的原因。

现在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日益深入,虽然不能说已经对月球全部了解了,但至少没有发现那里存在外星人,或者月球是一艘星舰的任何证据。

在太阳系所有天然卫星中,月球密度已经是很高的了。

在太阳系,除了类地行星卫星,其余类木行星的卫星密度都很小,如太阳系卫星老大,土卫三密度只有1.94g/cm^3;老二土卫六密度只有1.88g/cm^3;老三木卫四密度只有1.83g/cm^3;只有老四木卫一密度和月亮差不多,约3.53g/cm^3,月亮是太阳系卫星质量排名老五。

四颗类木行星的密度也很小:木星为1.326g/cm^3;土星为0.687g/cm^3;天王星为1.27g/cm^3;海王星为1.638g/cm^3。

土卫八的密度为啥这么轻呢?这是因为其主要由水冰构成,其核心岩石部分可能不到20%,这样其密度就和水差不多了。而其阴阳脸和赤道腰带的形成,与其形成原因和运动轨迹有关。

土卫八阴阳脸形成机制。

土卫八在望远镜中呈现出明暗不同且分界线较为明显的样子,迎向公转轨道前进方向的一面较暗,科学界把这个区域命名为卡西尼区,而背向公转方向一面较亮,被命名为隆塞斯瓦列斯区。研究发现,之所以形成这种奇特的景观,与遭受大量的宇宙陨石碎块轰击有关,尤其在低洼的暗色区域,更被暗色物质所填充。

明暗不同区域的反射率不一样,导致了约15K的温差。卡西尼区的温度约在128K左右,隆塞斯瓦列斯区温度则只有113K。这样卡西尼区的温度更高,冰体就更容易升华。1000万年卡西尼区可能有20m厚的冰层会因升华而消失,而隆塞斯瓦列斯区域则只会有10m消失。这样两侧的明暗差别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轰击土卫八的大量流星碎屑,来自其运行轨道穿越于一个天体碎块带,其最大供体可能是土卫九。这颗卫星是土星最大的外层卫星,它丢下的碎块在土星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环,被称为菲比环,宽度达到1190万km,直径约达到土星的300倍,距离土星约595万km。

土卫八轨道经过这个巨大的环,就遭受到许多碎片轰击。而土卫八早已经被土星的引潮力锁定,只有一面一直朝着土星,同时也就有一面一直迎向公转轨道方向,所谓卡西尼区正是迎向公转轨道那一面,当然就会受到更多的碎片逆袭,这样就注定成为暗面。由此产生了辐射吸收和反射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导致这种明暗差别的加大。

赤道脊形成的原因。

土卫八的这个腰带状赤道脊长1300km,宽度约20km,高度达到13km(最高处达到20km),比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四千多米。而且奇怪的是,这个“腰带”并不是围绕着整个星球,只出现在卡西尼区中心地带。

科学家对这个现象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土卫八形成初期扁圆星体赤道突出,后来固化很快,就残留了这么一个“腰带”;第二种解释是由地下不断涌出的水凝结而成;第三种解释是土卫八形成初期围绕着赤道有一个环状系统,后来这个环崩塌了留下如今的赤道脊。

这些解释都不令人满意,尤其为何只分布在赤道卡西尼区一带无法说清。其实我觉得如果延伸科学家们的解释应该不难理解,首先在土卫八形成初期,星体自转较快,而土卫八是密度较低的流体组成,赤道部分很可能会被甩出一个“脊梁”;且由于后来形成明暗温差,卡西尼区的冰物质升华更快更大,加上地下水的涌出,这个“山脊腰带”自然就在这个地区越积越高了。

这种猜测并不是很严谨,仅供各位读者参考。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已经多次中距离对土卫八进行观测并拍照,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9月10日,距离土卫八只有1227km。所谓“赤道脊”就是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的,除此之外,并没发现什么异常。

其实,要说土卫八很怪异也谈不上,它就是一颗接近球形的星球,赤道上隆起了一些高山,表面出现一些明暗不同区域而已。其实每颗星球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比如冥王星还有一个巨大的心型呢,如果再小一些的卫星,重力无法让其收缩成球形,就更奇形怪状了。

因此土卫八就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卫星,所谓是空心人造星舰的说法除了随意猜想还是猜想,没有一丁点证据支撑。

码字不易,如喜欢就请给个关注和点赞吧,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