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对镰刀菌属引起的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常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草莓枯萎病、西瓜枯萎病等。据了解,氰烯菌酯的研发与应用已经获得多项科学技术荣誉,如“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单独编码的农药。
1、认识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破坏细胞骨架和马达蛋白的肌球蛋白-5抑制剂,对镰刀菌属病原菌的菌丝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孢子的萌发速率有较大影响,引起分生孢子肿胀畸形,让芽管伸长受到抑制。氰烯菌酯具有极高的专化性、杀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等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因其独特的作用方式,氰烯菌酯与咪鲜胺、戊唑醇、嘧菌酯等主流杀菌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
使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在防病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含量,且抑制作用显著,能将毒素水平降低80%左右,不像多菌灵、嘧菌酯等药可能刺激赤霉病菌产生更多的毒素。氰烯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一定的传导性,可以被小麦根部吸收,仅对临近根部叶片有防效,小麦叶片可吸收药物,但在叶片中的传导及在穗颈中的输导性较差。因此,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应该把握好施药时间,直接将药喷到穗部。
此外,氰烯菌酯具有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对蜜蜂、家蚕低毒,在小麦成熟收获前间隔21天使用,收获的小麦籽粒基本无药剂残留。
2、氰烯菌酯的使用技术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主要靠带菌种子传播,采取药剂浸种预防,随着咪鲜胺的连年使用,田间恶苗病菌对咪鲜胺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一些地区采取咪鲜胺浸种已经很难预防恶苗病的发生。在恶苗病对咪鲜胺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使用氰烯菌酯浸种。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亮地)2000-3000倍液浸种,即用制剂3克加水6-9公斤浸稻种5-6公斤,对水稻更安全,可高效防治水稻恶苗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不仅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外,而且被侵染的小麦还会产生有害的真菌毒素,可导致人畜中毒。目前江淮、江汉等地的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要注意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常用药剂有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等。
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天气较好,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可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10%)每亩用100毫升防治一次;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阴雨天较多,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趋势,可将每亩用量适当提高至150-200毫升,并间隔一个星期左右再用药防治一次。注意用足水量重点对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为了延缓抗性的产生,可选用与己唑醇、戊唑醇等复配的制剂防治,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克/亩。
氰烯菌酯除在水稻、小麦上使用外,氰烯菌酯也在草莓上获得登记,用于防治草莓枯萎病。在草莓移栽缓苗后(移栽后10-15天)或草莓枯萎病发病初期使用15%氰烯菌酯悬浮剂400-66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