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晁彦杰:第三代“基因剪刀”CRISPR较前两代技术更具优势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CRISPR是新一代基因剪刀,优势体现在其强大的编程能力。”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晁彦杰在“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科普活动中接受采访时说。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断开DNA链条,对其进行改动,然后重新连接,就像人们写作时编辑文字那样。由于对DNA链条有剪断操作,因此该技术被形象地称为“基因剪刀”。基因组编辑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但曾经非常耗时,甚至难以完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在几周时间内改变生命的密码——DNA。晁彦杰介绍,基因组编辑技术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精准切断基因组中特定位置的DNA。CRISPR是目前为止最快速实用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之一。晁彦杰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如果研究人员在基因组中“输入一个坐标”,CRISPR就能找到对应的“位置”,并且精准剪断,效率很高,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和农业中。“CRISPR可以用于治疗先天遗传性疾病,血液病和癌症等,还可用于遗传育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其更加耐旱、抵抗病虫害等。”晁彦杰说。

如今,这一技术为生命科学研究开启了全新方式,并从很多方面造福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晁彦杰表示,科学研究不应追求名利,更不能不计后果,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所有的研究都应该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据了解,“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她们的发现把生命科学带入了一个新时代”科普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新华科普主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协大讲坛承办,吸引了百余名公众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刘佳等嘉宾受邀参加。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