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肾癌常见问题之七问七答

协和医学杂志
权威科普媒体,致力为学术代言,为医学发声,为健康传播。
收藏

丨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董德鑫

近些年,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各种诊疗技术的进步,似乎身边的肾癌也越发多了起来。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许多肾癌患者日常中并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被发现,这不由得唤起人们对肾的格外关注。

“肾”是关键什么是肾癌?

为什么会悄然患上肾癌呢?

得了肾癌,还有救吗?

是不是就一定要换肾?

.....

《协和医学杂志》特邀青年编委、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董德鑫 为大家科普关于肾癌的常见问题,七问七答,让您轻松了解“肾癌”的那些事儿。

  1. 什么是肾癌?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又称肾腺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80%~90%,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图1 左正常肾脏,右肾癌剖面图

  1. 什么人容易患肾癌?肾癌是泌尿系统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小儿恶性肿瘤的20%左右。有研究表明,男性罹患肾癌者较女性多,比例约为2:1;且肾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肾癌发病率也越高,其高发年龄在40~55岁。此外,肾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国家明显高于亚洲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图2 美国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然而肾癌的发病原因尚不能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等相关,且慢性肾病需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也是肾癌的高发人群。

  1. 肾癌是否遗传?肾癌是有一定遗传性的,有一种肾癌即被称为遗传性肾癌,其占肾癌总数的2%-4%,包括VHL病、结节性硬化症、BHD综合征,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肾癌,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等,均具有特异性基因异常突变。然而人们也不必过分担心,相对于遗传性肾癌来说,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还是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又称之为散发性肾癌。

  1. 肾癌有何临床表现?肾癌典型的表现为“三联征”,即血尿、腰痛和肿块。当肾癌侵犯至肾盂则有血尿;疼痛主要因肾癌肿块增大,充胀肾包膜引起,如血块堵塞输尿管,则为绞痛。

除肾脏的相关表现外,约1/3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高血压、血沉快、贫血、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精索静脉曲张等。

因此,当有上述症状发生时,您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5.肾癌患者常需做哪些检查?B超是肾癌首选的初筛检查方法,大部分患者为超声首先发现;此外,CT或磁共振等检查也十分必要,其有助于确诊;对于小部分诊断疑难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穿刺活检,通过病理结果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

  1. 肾癌该怎样治疗?(1)外科手术: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姑息性肾切除术等,可采用开放性或腹腔镜等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方法。

(2)微创治疗:射频消融/冷冻治疗/高能聚焦超声,多为姑息治疗或针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辅助治疗:生物治疗(Immunotheapy)、靶向治疗(TKI/mTOR)、免疫治疗 PD-1/PD-L1等。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生存率等。

(4)其他治疗:肾动脉栓塞等。

图3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机制

  1. 肾癌的预后如何?(1)肾癌的预后需依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期偏早、低度恶性、体能状态好,是肾癌预后好的标志;反之,分期偏晚、高度恶性、体能状态差,预后一般亦较差。

(2) 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预后依据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IMDC)的标准,评分越低预后越好,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图4 影响晚期转移性肾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充分了解肾癌的基础上,我们最需要做的还是养成良好的卫生及饮食习惯,不食用霉变腐烂腌制食品,清淡饮食,坚持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并重视肾脏疾病早期防治,才能远离肾癌,保持健康体魄。

作者简介

董德鑫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肾脏外科、泌尿系统肿瘤和腔镜微创手术。擅长肾肿瘤的综合诊治,提倡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和经尿道微创手术。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2018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香港养和医院,高级访问学者。201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短期访学。2015年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和台湾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观访学。2020年第四届CARS肾癌全能医生全国总决赛手术组冠军。发表中英文论文近5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致谢:本期《协和医学杂志》健康科普行动专栏主创 董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