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是现代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不可能凭空悬浮,一座大桥要想屹立不倒,必须要有支撑它的桥墩,而至于桥墩是如何建造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而你只要生活在城市之中,那么一定就见过桥墩的建造。简单来讲,建造一座桥墩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先要在地下挖一个深坑。第二步就是使用混凝土浇筑出一个地基,说白了就是一个由混凝土构成的立方体。第三步是使用钢筋在地基上编制出桥墩的骨架,之后再把用优质钢板焊接而成的桥墩模具拼接在桥墩骨架上。最后一步,就是使用混凝土对这个由钢筋和模具拼接而成的骨架进行浇筑,于是一个看起来夯实的桥墩就建造完毕了。
在陆地上建造桥墩,看起来的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如果要到水中去建造,难度瞬间就飞升了。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建造出了为数众多的跨海大桥,而支撑这些大桥的桥墩全部都深埋于海水之中,以港珠澳跨海大桥为例,桥墩所在的海域平均海水深度就达到了37米,更有很多跨海大桥的平均海水深度在80米以上,那么人类是如何在如此深的海水之中建造桥墩的呢?有一种传言说,跨海大桥的桥墩都是在陆地上建造完毕,然后才运到海中去的,真是这样吗?并不是。
目前建造跨海大桥桥墩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没有一种是完全在陆地上建造完毕,然后才运送到海中去的,如果说在四种方法之中,哪一种与传闻最为接近,那可能就是“沉箱”法了。要在地面上建造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的桥墩,再将其运送到大海之中个,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如果只是运送一个“沉箱”,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所谓“沉箱”,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心的立方体,其内部由网格状的结构所构成,由于是空心的,所以运输就方便了很多,在沉箱建好之后,会使用驳船将它运送到大海之中,让它下沉。
然而海底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大量的淤泥,随着沉箱一边下沉,一边使用机器将下面的淤泥抽走,最终使得沉箱可以落在坚硬的海底岩层之上,之后只需要使用混凝土对这个网格状的空心沉箱进行浇筑,一个桥墩就建造完成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先在陆地上建造了一个桥墩的外壳,之后又在海中完成了内部的填充,而其余三种方法就和陆地没有多大关系了,基本是完全在海中建造完成的。
三种在海中建造桥墩的方法之一,本称之为“围堰”。
在陆地上建造桥墩很容易,那么能不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在海中建造桥墩呢?当然,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水。
所谓围堰就是像我们小时候“和泥巴”一样,用泥土加上钢板的结构在海中围出一片区域,然后使用抽水设备将其中的海水抽走,这样就在大海之中圈出了一块“无水之地”,然后就可以像在陆地上建造桥墩一样来进行施工了,只不过泥土和钢板无法做到完全密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持续抽水,以免海水将“围地”淹没。建造桥墩的最后两种方法,被称之为“打桩”和“钻孔”,两者是有关系的。“打桩”这个词,我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因为这是在陆地上建造建筑物的一个常用方法。
当我们需要在土质湿松的地方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打入、压入或旋入的方式将不同材料的桩打进地里,以此作为建筑物的基础。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水中建造,只需要将打桩机放在船上运到大海之中,便可以进行海面打桩了,只不过在海中由于存在着海水的冲击,所以桩必须要打得有一定的倾斜度,以此来增强对水流冲击的承受力。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钻孔”,钻孔实际上是打桩的一种衍生方法,海底地质情况复杂,有些地方岩石坚硬,桩打不进去,所以就要先向海底插入一个套筒,然后在套筒之中使用钻头进行钻孔,之后插入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于是一个桥梁的根基就建造完毕了。在四种建造桥墩的方法之中,主要的建造部分都是在海中完成的,而并不会采用在“陆地上建造再运送到海中”这样笨拙的方法,而且如此笨重的桥墩也很难运过去。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