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儿童屈光不正常见问题集锦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163 篇文章

门诊接触众多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家属在完成一系列检查后,拿着报告给我看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问题,今天把一些共性的问题总结一下,方便大家查询

-为什么我家小朋友近视进展这么快呀?

医生回答:我们希望一年内增长在50度以内,要不然近视进展确实有点快了。主要还是跟小朋友近距离用眼太多以及用眼姿势不正确有关系。很多小朋友歪头写作业,或是头低的很低,寒暑假平板或是手机看的很多,一来查,就发现进展很快了。

-近视能矫正吗?

医生回答:近视度数是不可逆的,有了就是有了,不能回去的。一般医院里验光都是点眼药水扩瞳验光,所以度数上是很准确的了,不像眼镜店里验光,经常存在偏高的情况(小朋友调节强,往往不扩瞳会有假性近视存在)。

-能不能不戴眼镜呀?

医生回答:根据《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的指南,3岁以上小朋友,近视超过100度,远视超过300度,散光超过150度是建议戴镜的。而且建议是一直戴着,不要脱脱戴戴。因为戴和不戴,近视都有可能会增加,但是不戴的人会增加地更快。

-怎么控制近视进展呢?

医生回答: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是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0.01%浓度),OK镜(角膜塑形镜)和户外活动。一般我会建议小朋友第一阶段方案:先戴镜,减少近距离用眼,注意用眼姿势,增加户外活动,半年来复查一下。如果半年确实增加很快,那么进入第二阶段:除了继续第一部分的方案,可以增加低浓度阿托品或是OK镜(2选1就够了),再观察半年,如果还是控制不好,那么可以眼药水和OK镜一起上。

-低浓度阿托品是什么?

医生回答: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指的是0.01%(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研究显示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而且停药后不容易反弹,副作用小。国内没有现成的药物,但是我们医院有药剂科配置的0.01%(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对于需要的小朋友可以配。不过有几点注意,这个药也不是神药,不是百分百有效的,大约50-60%吧,近视控制不能只依赖药水,同时也要注意用眼姿势和增加户外活动,而且有个别小朋友可能会出现怕光或看近不清楚的情况。另外,长期的药物使用是否对全身有不良反应还不清楚,所以我一般建议真的控制不佳才用,同时3个月来医院复查,点完眼药水按住内眼角至少2分钟,避免鼻黏膜吸收。(文末附如何正确点眼药水)

-OK镜是什么?

医生回答:OK镜学名叫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晚上戴白天不戴的隐形眼镜,一来可以控制近视进展,二来可以白天不用戴框架眼镜。不过有点注意事项家长也需要知晓:1,它跟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也是一样的,这个东西不能万能的,控制效果平均50%左右,也就是说一半小朋友戴了近视也会增加,仍然需要注意用眼姿势和增加户外活动。2,它对年龄是有要求的,8周岁以上才能戴,而且度数上也有要求,不同品牌不同要求,最大也就是近视500度,散光150度。3,这个最最重要,因为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它戴在眼角膜上,所以额外要关注眼健康,定期来医院复查,确保角膜健康,建议在家附近的正规医院验配,确保安全。

-去户外要做什么活动吗?

医生回答:去户外其实不需要做什么运动,只要让小朋友接触大自然就好,很简单,只要是要有时间保证,理论上是每天2小时,不过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于增加户外可以预防近视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控制近视的效果,仍然有争议。不过我还是会建议不管有没有近视,都增加户外活动,至少可以减少近距离用眼呀。

-散光能矫正吗?

医生回答:一般来说散光是先天的,也是不能矫正的,注意平时不要揉眼睛。正常散光是不太会变化的,理论上超过150度散光是建议戴上戴镜的,避免弱视。但是如果散光在逐年增加,就要警惕不好的散光(圆锥角膜),这个就需要做角膜地形图来判断了。

-小朋友能做近视激光手术吗?

医生回答:不可以的。一定是18周岁成年后,度数稳定了再考虑近视手术。到时候如果有散光,也可以通过手术,近视加散光一起矫正。

-视力差是不是就是弱视?

医生回答:不是的。可能你不戴眼镜视力差,但是戴上眼镜视力就达到标准视力,这就不是弱视。弱视是即使戴上眼镜,你的视力也提高不了,排除了器质性病变,那就是弱视了,现在不好好治,将来激光手术也是帮不了你。在3-10岁视觉发育敏感期早点发现早点治疗,要不然过了这个黄金治疗期就很难了。

-多久来复查一下?

医生回答:正常情况下,半年查一次,小朋友身体发育快,眼睛变化也快,所以半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可以监测眼睛的动态变化,检验一下这半年的控制效果,有问题及时干预。如果是点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或是戴OK镜,那需要缩短周期,一般是3个月复查。

暂时总结到这里,有不当的地方,欢迎指正大家也可以留言咨询你想要了解的问题,后续我再更新。

本文内容转载自“郑克医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