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科研要有创新的勇气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在我国院士群体中,张文佑与张肇西被誉为“父子院士”。父亲张文佑先生(1909—1985年)是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创立了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院士。张肇西是我国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7月,张肇西在广西出生,随后和家人一同迁居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四中学。1960年,张肇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走上了物理学科研道路。

1963年,大学毕业后,张肇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就读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朱洪元先生带着我们调研了量子力学的诞生史,他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使我们感觉重大科学发现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或者是多么的神秘。”

跟随朱洪元先生的这段科研经历,为张肇西的粒子物理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随后的研究中,他率先在理论上计算出b夸克到Bc介子的碎裂函数,计算了Bc介子的主要衰变道的宽度及Bc介子的寿命等数据,认为实验可以发现Bc介子的途径和可能性。直到1998年,美国发现了Bc介子,张肇西院士的理论得到验证,成为当时轰动粒子物理学界的重要突破。

“做科研创新的时候,任何一步,只有100分和0分。”张肇西说,“我们国家很需要创新,方方面面都需要,小的创新成果也有可能解决大问题。创新并不神秘,只要每个人都把基础打牢,如果基础没打牢,也许会在99分时与创新成果失之交臂。”

五十年专注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让张肇西院士对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探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要想在科学探索中有所发现,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创新的勇气。

“勇于创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要勇于再迈出一步。” 张肇西认为,具有创新的勇气后,首先要敢于去做。“父亲讲过,人家没说的,你第一个说;人家没看到的,你第一个看到;人家也看到的,你第一个指出来。”父亲的指引,对张肇西的科研道路影响深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