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水稻秧苗“断奶”与“断奶肥”,培育壮秧的重要措施

智慧农民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农谚说:“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十丘”,意思是说懂得施肥的人,注重秧苗施肥,培育壮秧,栽后返青快,而不会施肥的,抛栽后在大田施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利用率也不高。水稻育秧过程中追施的肥料有“断奶肥”和“送嫁肥”,前面谈过“送嫁肥”,在水稻抛栽前2-4天施的肥,作用主要是使秧苗茎基部有一定的含氮量,促进根原基的发生和新老根交替,有利于抛栽大田后新根的生长,使秧苗返青快。本篇主要介绍水稻秧苗“断奶”与“断奶肥”,仅供参考。

1、水稻秧苗的“断奶”

水稻3叶前的生长是靠稻种的胚乳提供养分,陈稻种或半饱满的稻谷因胚乳营养比饱满稻谷少,秧苗较弱。仔细观察水稻出苗至3叶期的稻种,随着叶龄提高,稻种谷壳内的米粒(胚乳)逐渐减少,到了三叶全展开时期的秧苗,稻种几乎整个半透明了,这是稻种里贮藏的胚乳营养已被幼苗耗尽的缘故。

水稻秧苗的“断奶”是类比的意思,秧苗如呱呱坠地的婴儿,前期靠母乳,长到一定阶段要更换吸收营养(向辅食转变)的方式。这个类比很形象,水稻秧苗从发芽至胚乳养分耗尽,转换为靠水稻扎下的根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秧苗的适应性还比较弱,若遇上低温或环境剧变,秧苗很容易生病,轻者如近期早稻直播秧苗普遍发黄、白化,重则烂种、烂秧,像水稻立枯病,2叶1心是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在水稻秧苗期要加强温度、水分等管理,如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让其健康生长,从而达到培育壮秧的目标。

2、水稻育秧施“断奶肥”

水稻“断奶肥”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措施,一般在2叶1心左右追施,也有的观点是提早到1叶1心期施用。后者认为秧苗不是到3叶期“断奶”后才转为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通常1叶1心已经有了细根,吸收养分能力较弱。观点没错,一般秧田会施底肥,够少量吸收,而到了2叶1心期,基本“断奶”了,此期能快速满足秧苗转变时营养的吸收,所以建议在2叶1心左右追施。

“断奶肥”一般追施尿素和氯化钾,用量为6-10斤/亩。氮素是是合成绿叶素的组成部分,补充氮肥有利于叶绿素合成,促使白化苗转化,提高光合作用,增强秧苗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钾肥能促进水稻蓄积更多的水分,并在各个维度提高品种的抗病抗逆性。硬盘和塑盘育秧在施用尿素后用清水洗苗,防止烧苗。

应对近期直播田秧苗白化现象,便可在天气良好,气温回升时,在2叶期后施用“断奶肥”,每亩追施尿素8-10斤、氯化钾5-8斤、硫酸锌3-4斤,同时叶面喷施多元素螯合肥、芸苔素内酯,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秧苗的抗病抗逆能力,促进恢复生长。

应对秧苗立枯病,应重视种子浸种消毒、土壤消毒及在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期用70%敌克松600倍液喷雾预防。秧苗发生立枯病后,应及时用甲霜·噁霉灵、精甲·噁霉灵、甲霜·福美双等药防治,可适当加芸苔素内酯、微量元素肥料等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同时加强秧苗温度、水分的控制。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