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成都49中坠亡中学生跳楼前给女生的字条,有:“最近每周哭三次,数次割腕,上过天台”等内容。
官方通报中称,成都49中学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微博截图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现象频发,除了表示惋惜,我们不禁在问: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为什么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放弃美好的生命?
WHO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中指出,自杀是全球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3大死因。
那青少年为什么会出现自杀倾向?家长们发现哪些症状要引起注意?
本文带你一起走进青少年的心理科普课堂。
青少年为啥会出现自杀倾向?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一些变化,青少年的身体逐渐成熟,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情绪容易多变和冲动,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约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自然阶段。
青少年很难应对各种压力和诱惑,如疾病、学业失败、分手和金钱的诱惑。
如果青少年在面对问题和应该采取的解决办法之间发生扭曲,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有的人可能认为宁愿死去,也不愿面对当时的困境。
那些自杀死亡者无法看到他们其实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自杀是对暂时问题的永久回避,而不是解决办法。
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丧亲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发生冲突、躯体疾病、遭受过躯体或性虐待、酗酒或吸毒、怀孕、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家庭成员或朋友有过自杀、自卑、学习成绩不好、被遗弃、网贷、有情绪障碍或自杀行为家族史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
儿童自杀意念往往来源于冲动,可能与悲伤、困惑、愤怒或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有关。
好多父母对自己孩子出现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完全不知情,其实下面这些信息都是青少年自杀的预警信号。
青少年出现哪些行为要重视?
对死亡的关注或表达自杀的想法;
——例如,说出“我不想活了”或“我不会再成为你的问题了”这样的话。
社会交往退缩;
——变得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朋友。
情绪波动和性格的变化;
——如紧张、愤怒、冲动或鲁莽的行为。
不关注外表或健康,爱做冒险的事情;
酒精或药物滥用,有自伤行为;
——感到悲观或绝望。
经常烦躁或莫名其妙的哭泣;
正常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发生改变;
自卑,兴趣缺乏;
突然的精神振奋可能意味着决定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的痛苦;
写不让别人阅读的日记等;
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现,应该密切关注,并考虑让专业医学人士介入。
如何调整青少年心理情绪?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障。
专家建议,平时引导孩子明白,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时期都会面对困惑和挑战。
学会倾听和观察。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询问其身体情况,比如胃痛、头痛等,观察情绪上的变化,有没有变得心烦意乱或爱生气。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询问其感受。
如果发现孩子感到不开心、焦虑或坐立不安,主动询问并提供帮助,不要等孩子来找你。
不要害怕和孩子谈论心理健康和自杀。
有的人认为和孩子谈论自杀或问孩子是否有自杀的念头会鼓励他们自杀。其实谈论自杀不会在你的孩子脑中植入自杀想法。当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
建议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那些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
这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关心他们,愿意和他对话。
比如,孩子最近怎么样?他们的世界最近发生了什么?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当孩子开口说话时,不要打断,也不要急于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这往往会终止谈话。专注地倾听,不要妄加评判。
不要说:“你应该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 如果你的孩子不打算和你交谈,你应该告诉他(她):“无论什么时候你想说,我都会倾听,无论你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支持你。”让你的孩子相信你对他的爱。
鼓励孩子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多参加社交活动,帮助孩子重建信心。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锻炼,规律的睡眠。远离酒精和药物,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
医院和学校应该建立心理保健网络,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对于高危青少年(如遭遇校园霸凌、没有家庭温暖、情绪不稳、抑郁症、抽动和多动症等)进行早期风险预测和心理疏导。
总之,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评估和治疗。
呼吁大家不要歧视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也不要有病耻感,积极配合医生,正规进行抗抑郁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本文专家:赵伟,天津大学泰达医院神经内科和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审稿:曹海燕,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心理学博士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