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人早先更多担心转基因的食用安全性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们一开始更多的是担心转基因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业只是一种人工生态,它不是自然生态,影响农业生态的因素,未必能影响自然生态。同时要认识到,农作物害虫是自然生态对人工生态的入侵,而不是相反。
最早引发人们对转基因环境安全性担心的,是源于20世纪末发生于美国的“帝王蝶事件”。
1999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其用伴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文章发表后,美国举国震动,美国环保局组织昆虫专家展开专题研究。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并不能反映田间的真实情况。
类似的还有“墨西哥玉米事件”。2001年11月,《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在墨西哥南部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以及一段与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的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但是,这篇论文发表后受到了科学界的批评,指出其试验方法错误,试验结论错误。2002年4月11日,《自然》杂志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
这是迄今声称转基因可能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最有名的两起事件,最终都被科学界否决。
还有两个谣言是“种植过转基因作物的土地会寸草不生”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会出现超级杂草”。很明显,这两则不能兼容的谣言互相矛盾。
认为转基因作物危害环境,其实只是一种猜测。他们认为农业是一种“天然”状态,而转基因作物是一种新的物种,那么这种新物种是否会破坏原来的农业状态,或者打乱原来的生物链呢?
这种“猜测”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农作物是人类选育出来的,农业更是需要农民去维护的,没有人的维护,农田里杂草丛生,是因为农作物根本竞争不过杂草;二是转基因作物只不过是具有某方面“优势”的作物,选育有综合优势的作物,这是人类正在做、也是一直在做的重要工作。
转基因作物在本质上与普通作物并无差别,没有理由认为它对环境会有特殊危害。相反,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免耕,反而能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这却是大家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实。
据统计,目前转基因作物每年帮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3000万吨。转基因作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燃油的使用量,从而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种方式是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免耕,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使更多的碳保留在土壤中,这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碳固定”。
(本文摘自《思维上的困惑——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