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特展细品丨大海就在那,记述郑和航海的碑文拓片就在这!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账号,一起去航海!
收藏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今日主角 ——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

赏·天妃灵应碑

■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第五单元“信仰之舟”板块中,展有一件“天妃灵应之记碑”旧拓,卷轴装,纵长216公分,横宽83公分。碑额正中书有篆文“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纹。石碑正文四周雕饰有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全文共1177字,除若干字磨损外,基本可完整辨识。

《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原碑以黑色页岩为料而制,高162公分,宽78公分,厚16公分。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期间,镌嵌此碑于长乐南山的天妃宫。此碑1927年发现于福建长乐南山,抗日战争期间,为免遭战争破坏,特将此碑运至南平市保存。战后运回,移到长乐师范附小院内。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碑亭加以保护。现移置长乐市南山郑和史迹陈列馆内。

析·信史明证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05年~1431年)间,郑和奉命统率舟师七次下西洋以及每次出使西洋各国的时间、经过等情况,其中所述“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寥寥数语中,亦可依稀感受其壮阔航程与豪迈气概。此碑既是珍贵的历史见证物,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颇具价值的实物史料。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细节因其一手资料的罕见显得扑朔迷离,但其功表寰宇的伟绩总会通过其他方式流传下来,因而其历史见证物的发现,显得意义非比寻常,引发学界关注。“郑和下西洋”的文物史迹,有不少和宗教信仰有关,除“天妃灵应之记”碑之外,还有南京静海寺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太仓浏河“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的“郑和行香碑”、西安羊寺“重修清净寺记”碑、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等等,其内容一为“著神之德”,二为铭记“诸番往回之岁月”,成为难得的历史印证。

探·天妃信仰

中国古代航海的辉煌发展,除了物质技术层面的,还有精神信仰方面的。前者多为舟船的建造、驾驶导航等,后者则是以天妃为代表的航海保护神祇的推崇确立。天妃信仰成为宋代以降航海人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为他们在汪洋大海中拼搏冒险提供了巨大精神力量,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天妃作为航海保护神的地位和声望。从宋到清的千余年中,古人行船出海,多祭祀天妃,祈求得到庇佑,在船舶上设立天妃神位,以便时时供奉,这一遗俗至今仍在沿海一些地方民间保留着。

参考文献 |

1、黄婕、黄瑞国:《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传播》,《妈祖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2、庄景辉:《长乐碑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3、吴聿明:《有关郑和的碑石及其他》,《文史杂志》,1985年第2期

4、黄慧珍、薛金度:《郑和下西洋史迹文物综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5、金秋鹏:《天妃信仰与古代航海》,《海交史研究》198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