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特展细品丨大海就在那,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就在这!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账号,一起去航海!
收藏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今日主角 —— 19世纪彩绘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

赏·多彩玻璃画

■ 彩绘十三行商馆玻璃画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玻璃画,也被称为“背画”,是用油彩在玻璃背面绘制的绘画作品,最早见于15世纪意大利天主教圣像画,18世纪随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由于玻璃画是在玻璃背面作画,要求画师以相反的方向绘制图像,技术难度较大。18世纪玻璃画在欧洲濒临消逝,却在广州口岸外销画家的笔下焕发了生机。

根据当时西人游记记载,中国的画家十分擅长玻璃画,他们喜欢用薄的玻璃镜作画板,一般用油彩绘制,有时也用树脂混合颜料作画,绘制时画家先画出图案轮廓,然后用一种特殊的钢制工具把镜背面相应部分的锡和水银除去,以便划出一块清晰的镜面来绘制图案。

18-19世纪,行船四海逐浪天涯的船长和水手们,每到达一个港口,都会请人绘制当地港口风景的图画,以纪念他们的航海生涯。因此,以十三行商馆为核心的广州口岸风景成为外销画的重要题材,在油画、水彩画、玻璃画中均有体现。

从中海博馆藏的这幅玻璃画可见,画家以珠江河南为立足点,从对岸正面描绘商馆,从而使商馆林立的十三行街区位于画面中心,成为图像主体部分,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商馆建筑的正立面,商馆楼群的拱券、栏杆、阳台、浮雕装饰、楼前篱笆等细节一一可见。从旗帜可见,图中商馆主要包括丹麦馆、美国馆、荷兰馆、瑞典馆等。前景的珠江上中外船只汇集,风格各异,有帆索繁复的西式帆船、体形高大的广东红头船,两船之间还有划艇和舢板。在商馆后方,画家绘制了广州城的制高点、海防重地越秀山以及山上的镇海楼。视线高低错落、远近相接,建筑风格亦中亦西。画面色彩鲜明,笔触细腻,生动呈现了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样貌。在绘画技法上,画家使用了西方绘画概念中的明暗阴影和透视学原理,但整体上还是明显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平面感。

析·广州外销画

外销画是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也是近世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构成部分。18-19世纪,来广州从事贸易或者旅行的西方人,喜欢在当地购买各种工艺品,以作纪念,外销画由此兴起。外销画的题材包罗万象,包括人物肖像、港口风景、当地建筑、花鸟鱼虫、市井生活、风俗习惯、百业众生以及茶叶丝绸瓷器的制作过程等。外销画的创作形式丰富多彩,有油画、象牙细密画、玻璃画、水彩画等。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西人集中的十三行区域出现了职业化的外销画家。其中以林呱为代表的画家们在十三行附近设立画室,雇佣画工在画室里工作。他们头脑灵活,技术精湛,通过临摹或复制西洋画作,努力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风格,绘制出大量的洋画,受到西人关注。1837年在广州的一位法国人曾经赞誉“林呱是广州最好的画家……在中国,尤其在广州,有几位长着长辫子的画家——林呱、廷呱、恩呱和其他一些‘呱’,他们的画在中国人中很受欢迎,同时也是欧洲业余爱好者追寻的新奇之物。”

探·广州十三行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英国商人洪任辉因军火增税问题与清廷产生冲突,清廷当即关闭康熙年间已经开放的闽、浙、江海关下辖的口岸,仅留广州口岸经营亚欧海上贸易,实行“一口通商”制度。

自此,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与欧美各国的海上贸易全部集中在广州。作为拥有中西贸易特权的商业组织,广州十三行发展兴盛,直至顶峰。凭借朝廷的特许,十三行垄断了海外贸易的诸多重要事项,包括承保外国商船纳税、承销进口货物、采办出口货物、为外商提供仓库货栈、代为雇工通商等。十三行商人从特权贸易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成为富可敌国的官商。其繁荣富庶如清代广东学者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所描绘: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锻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一口通商时期的广州,每年大量西方船舶停泊在广州黄埔港,广州城外逐渐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馆区为中心的西洋人居住区和贸易场所,即十三行夷人商馆。风格迥异的外国建筑在岸边拔地而起,色彩鲜明的异国旗帜迎风飘扬,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十三行夷馆风景。这不仅为古老的东方城市广州增添了异域风情,而且成为广州外销画的常见题材。

以广州十三行商馆为核心的广州口岸城市形象,经由画家的手笔,以油画、通草画、玻璃画等不同形式,通过海外贸易流散至世界各地,塑造了18-19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中国印象乃至东方印象,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

1、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广州市文化局等编:《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2、程存洁:《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中华书局,2007年

4、(美)范岱克著、江滢河、黄超译:《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5、谭元亨:《广州十三行——明清300年艰难曲折的外贸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年

6、冷东、赵春晨等:《广州十三行历史人文资源调研报告》,广州新华出版集团、广州出版社,2012年

7、广州博物馆编:《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8、刘爽:《从全景到街景——从里斯本东方艺术博物馆藏“十三行潘趣酒碗”看“长卷式”城市视野的形成》,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海帆寻踪: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会议论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