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武纪晚期,由于气候环境的变换,导致一次小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这也使得地球早期生命的发展路线发生了变化。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的一次爆发期,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生物都在这一时期冒了出来,真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长不出来的。然而在经历了寒武纪晚期的小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生物的演化之路变得理智多了,开始走上了一条不求多但求精的精致演化之路,于是便有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生物在奥陶纪的演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奥陶纪早期,地球的气候依旧炎热,这都是源于当时地球大气中含量贼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高就意味着温室效应强烈,而温室效应强烈就意味着海平面上升,你可能难以想象,在奥陶纪的巅峰时期,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100米以上。
海平面上升了,海洋的容积确实是增大了,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却变得异常狭小,为什么呢?因为热,海洋太热了,所以生物只能够在深海躲避。
有限的生存空间和幽暗的环境使得生物没有了进化的动力,于是生物的进化彻底陷入了停滞。还好,救世主出现了。此时藻类生物开始蓬勃发展,它们为地球制造氧气,奋力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效果逐渐显现了出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温度开始下降,海洋变得极为舒适。环境改善了,海洋生物立马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谁都想在这一新的纪元中成为海洋的霸主。由于率先进化出了眼睛,奇虾获得了极大的生存优势,于是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寒武纪时期的海洋霸主,而在进入奥陶纪之后,奇虾显然也不想将自己的霸主地位拱手相让。
奥陶纪不同于寒武纪,此时的生物大多都已经有了眼睛,而且走上精细进化之路的生物们都极为强大,奇虾很难再称王称霸,于是它想来想去,决定增大体型。
根据在奥陶纪地层中发现的巨型奇虾化石来看,奥陶纪时期的奇虾体型要比寒武纪时期大了很多,不过即便体型增大了,它仍然讨不到什么便宜,不过是勉强维持颜面不受欺负罢了,没多久便灭绝了。和奇虾一同遗留下来的前朝元老还有著名的三叶虫,一亿多年的演化让它们拥有了极强的生存能力,所以并没有在寒武纪晚期的生物灭绝中消失,不过来到了奥陶纪之后,三叶虫也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它选择了与奇虾相同的传统演化路线,变大,于是原本10厘米左右的三叶虫在奥陶纪时期长到了70厘米左右。
长到了70厘米的三叶虫也没有逃过被吃的命运,因为这一时期注定会成为带壳软体动物的世界,它们将在奥陶纪成为海洋的霸主。
现在,我们通常将这些带壳的软体动物归为小海鲜一类,但如果我们回到奥陶纪的海洋中,恐怕反而会成为这些软体动物的美餐。
在寒武纪时期,有一种叫做“角石”的软体动物,它们的外形酷似将一只乌贼塞到了一个锥螺之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这种软体动物逐渐掌握了一门技术,就是向自己的壳里吹气,通过吹气和放气,角石改变了自己的身体浮力,于是成为了一种能够在海洋中自由沉浮的软体动物。自从掌握了这门武功,角石便试图将它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它的头越长越长,壳也越长越大,甚至连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壳里不再是个一居室,而是变成了一层层的气室。
有了巨大而分层的气室,这种软体动物又慢慢掌握了喷射助推的技术,于是乎它们成为了在海洋中自由穿梭的掠食者,名为“房角石”,这就是奥陶纪的海洋霸主。
通过进化将体型增大了7倍的三叶虫看到了体长10米的房角石,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进化不过是为了帮房角石填饱肚子而已,于是它毫无悬念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和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每一届霸主一样,没有什么能够挑战房角石的地位,除了大自然。在奥陶纪晚期,地球迎来了一次冰川期,海平面急剧下降,这对于房角石来说可谓当头一棒,由于海平面和气温的下降,很多生物都退居深海,但房角石做不到,它体型庞大且壳中气室太多,以至于无法前往深海,所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最终只有小体型的角石活了下来,一代霸主就此谢幕。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