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钱学森——漫漫归国路

文昌市航天科普馆
以文昌航天科普馆为依托主要从事航天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
收藏

1950年6月,两名FBI探员推开了钱学森办公室的大门,他们要问的问题很简单,“钱先生,你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共产党”,FBI宣称钱学森初到加州理工那段时期好友中,好几位都是美国的共产党员,钱学森的名字也曾出现在一份1938年的党员名单上,钱学森否认了所有的指控,并且拒绝出庭指证自己的老朋友,美国政府随即收回了他所有的保密权限,再一次将他排除在了火箭项目之外,移民局宣布驱逐钱学森出境。

在麦卡锡逆流之前,钱学森已经向当局申请回到新中国去,作为世界一流火箭导弹专家,美国政府舍不得放走钱学森,一直挽留钱学森为他们工作,给予了他优厚的经济报酬和极大尊重,钱学森任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接替冯·卡门的位置,科学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正因如此归国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如今,美国移民局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员,缺乏证据便无理地对他下达驱逐令,这是对钱学森的人身诽谤,极大损害科学家的尊严。但是,驱逐令却解除了钱学森归国的束缚。

1950年6月下旬,钱学森将从加州理工辞职,返回中国,他飞往华盛顿,向当时海军副部长金贝尔寻求帮助,倾诉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并且表达了回国的决心。不过很显然,他把这个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当年的自杀小组成员曾一起成立一个公司,钱学森是公司的技术顾问,而金贝尔是当时的管理人员,他比谁都清楚钱学森的价值。钱学森刚走出公室,他就抓起电话直接接到司法部一顿怒吼说钱学森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到中国。你们要想办法阻止他走!

钱学森还没回到洛杉矶,当地移民局就安排好了对钱学森跟踪监视,并决定长期限制他的人生自由。秘密扣押了钱学森托运的行李,在被关押期间,钱学森受到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他不能和任何人说话,每天晚上每隔10分钟,守卫就开一次点灯,让他无法入睡。后来是他的朋友想尽办法凑足了15000元美金才把他保释了出来,要知道当时一般的绑架案赎金才只有1000美元或2000美元。出狱好几天后,钱学森才慢慢恢复说话能力。

钱学森出狱后长期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此后漫漫五年中,钱学森一直遵照美国法律,按月去移民局签字画押,这些签字,今天还能从美国移民局的档案中查到。

1955年5月的一个早晨,他看到了一个画报,画报上面是陈叔通和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一张照片,陈叔通的是他爸爸的老师和他们家的关系非常好,他想终于有救了,他想通过陈叔通向祖国寻求帮助,当即在烟盒上写了一封信,写道:

自一九四七年九月拜别后,久未通信,然自报纸期刊上见您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学森等几人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一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担心会被特务认出笔迹,蒋英特意模仿小孩子的笔迹写了信封,为了防止这封信落到美国政府的手里,他的妻子蒋英提议把这封信寄到给在他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的手里,通过蒋华把这封信寄回祖国,几经波折,这封信最终交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里,恰逢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召开,周恩来就把这封信交给了王炳南,在中美谈判上美国不承认他们有阻挠中国留学生,还有中国华侨归国的这一事实,王炳南把这封信作为依据拿出来,成了美国撒谎的铁证,中国的政府首先释放了他们的11个俘虏,作为条件换回了钱学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他的家人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启程返回中国。临行前,钱学森对着美国报纸记者这样说道:“我不打算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我已经考虑过很长时间了,我准备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令他们活的快乐而有尊严的国家。”

回国后的钱学森享受了英雄一般的欢迎,他被安排到祖国各地进行科研考察,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陈赓大将听说钱学森要去参观“哈军工”,亲自从北京赶来会面。这次的会谈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起点。

钱学森的价值不是设计出了某一款导弹或者某一款人造卫星,而是主持完成了中国未来十几年发展原子弹、导弹、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的整体规划,作为研究所成立之初唯一一位火箭专家,他通过教授了一群大专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比他年轻整整一代的中国火箭骨干人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计设计师孙家栋先生,把卫星送上天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设计师任新民先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先生,都是钱老一手培养提拔的。说到钱老提的比较多的就是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导弹1059,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第二枚导弹东风一号、东风二号的研发工作。以及原子弹和导弹的两弹结合实验工作。但其实像“八年四弹计划,像”中国最早人造卫星”,”导弹跟踪”和“控制遥感”系统等等都是在钱老的倡导和参与下完成的,靠钱学森一个人是造不出来这么多东西的,他更大的作用于顶层设计,在于从零为国家创建了一整套系统,拉出了一整支部队。要知道当时的钱学森面临的可不仅仅是工业和科学资源的极度匮乏,还有那个时代最为激烈的政治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许国一生的信念。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用理想与信念谱写了一篇篇绚烂华章,铸就了一座座不朽丰碑。

参考文献

[1] 张纯如 .钱学森传 [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 涂纪元 ,莹莹 .钱学森故事[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11.

更多内容关注文昌市航天科普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