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和1985年初,《参考消息》刊登了这样两条消息:“一批销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曾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值得庆幸的是,这回想的警钟在新中国一成立就一直在我们的领导人和科学家心中鸣响着。
1949年末,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帮助新中国购买了科研器材和书籍后,让得意门生钱三强转告毛主席:“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拥有原子弹。
1958年初我国开始筹建第一个核武器研究院,知道的人提及它时只是使用其代号:九院,即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后来在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九院的总部也设到了金银滩,因保密需要,对外称“221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是从221厂研制组装后运往西部试验场的。221厂的厂区位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地带,占地约570平方公里,但保密的区域遍及整个草原。
1958年,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调到保密单位”,其他的什么也没说。从此,邓稼先的名字和身影都消失了,他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其实,对于原子弹,当时的邓稼先也只是个学生,成天捧着那本钱三强从国外带回来的俄文版的、全国独此一本的《超音速与冲击波》看,邓稼先到基地一干就是28年,由于工作的保密性质太强,其间很少回家,每次回来总要嘱咐他的妻子许鹿希,不要让北京医科大学的同事到家里去,不要向北医的领导、同事说你丈夫是干什么的,领导要问的话,就说做保密工作,后来北医领导是在看了邓稼先追悼会的报道后才知道许鹿希的丈夫是中国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
上个世纪 50 年代,除了1957年 12月按期接回了那颗"p—2"教学导弹外,苏联人承诺的原子弹模型和"一车皮的俄文资料"却迟迟不见踪影。1959年6月 20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声称要" 中断若干重要援助项目"的函告。面对赫鲁晓夫的背信弃义,毛泽东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从此,中国给自己还未面世的原子弹起了一个让人铭心刻骨的名字"596"。为了保密,第一颗原子弹还有一个密语代号叫“邱小姐”,但想到基地里大多数都是男兵,就改为“老邱”。这是“上不能告诉父母,下不能告诉妻儿”的神秘事业,有一对夫妻接到命令后各自隐瞒着对方出发了,当来到罗布泊的树下等车时,才发现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惊喜与意外不言而喻
当年,数以十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和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秘密向大西北开进,形成继解放大西北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开始了导弹、原子弹研制事业。选择隐姓埋名,选择筚路蓝缕,以自强自立同行,以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为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中国正式开启了研制原子弹的历程,到1964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中国用了7年的时间。与其他核国家掌握原子弹技术的耗时相比,中国仅仅用略多几个月的时间就创造了尖端技术不对称发展的奇迹,这一速度足以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