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5岁的王先生来门诊就诊,说最近3个月人胖了5公斤,而且经常感到乏力,还有右上腹胀。
问诊发现,患者既往有脂肪肝病史。目前身高1.80米,体重90公斤,体重指数(BMI) 27.8Kg/m2,腰围103cm,属于比较典型的腹型肥胖人群。
门诊给病人检测肝功能显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8U/L,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通过问诊发现,该患者平时也没有饮酒,但最近两年除了服用降血脂药物(普伐他汀)外,,没有服用其他药物,也未更换过他汀类药物。
患者家属曾听说过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肝损害,立刻紧张询问我们,肝损害的原因是否与他汀类药物有关,此时该类药物需要停用还是继续使用?
为了尽快明确患者家属的病因和解答患者家属的疑惑,我们首先向家属调查了服用他汀药物前的2次体检报告,发现肝酶均正常。
于是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相关肝损害原因的排查。
化验结果显示,没有发现急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也没有非嗜肝病毒感染的证据,自身免疫指标、铜兰蛋白等也显示均为正常。
查腹部B超,除了脂肪肝,其他也都是正常。
进一步做肝脏瞬时弹性检查(Fibroscan)检查发现,这名患者受控衰减参数(CAP) 309dB/m,肝脏硬度值(E) 6.7kPa,已经属于重度脂肪肝。
虽然这名患者长期服用普伐他汀,但平日体检没有发现肝损害,只是在最近体重明显增加,才出现肝功能异常,且CAP显示重度脂肪肝,因此,我们考虑该患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损害并不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
因此,我们嘱咐这名患者进行饮食调理和合理运动,同时进行保肝抗炎治疗。3个月后,这名患者体重下降了3公斤,肝功能恢复正常,而脂肪肝也明显好转。
很多人以为,脂肪肝就只是轻微的肝损伤。实现上,高达69.2%脂肪肝患者会合并高脂血症,继而发生心血管疾病,这也是导致脂肪肝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降低血脂和稳定血管斑块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发生率约1-3%,而且常见于开始治疗的3个月,而这名患者长期吃他汀药,所以由他汀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可能性不大。脂肪肝患者出现的肝酶异常,可以继续使用他汀药物,但需要同时进行抗炎保肝治疗。
总而言之,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而言,脂肪肝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