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教授
张晓东,北京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国际部-京西肿瘤医院早癌筛查部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化疗及内镜的检查和镜下治疗,及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胃镜下诊断和治疗等。
1984年,刚刚毕业的张晓东被分配到了北京急救中心,成为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
急救中心的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意义重大。每一次将挣扎在死亡线的患者拉回时,张晓东都倍感欣慰。还有什么能比延长眼前病人的生命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从业37年,张晓东始终没有忘记过入学时立下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她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时,张晓东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家传之学:前路虽难行,行则必将至
出生于医学之家的张晓东,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向往。
虽然父母早在张晓东选择医学专业的时候就告诉过她,成为医生就意味着这一生都要不断的学习:既要了解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又要提高临床经验,还需要在其他领域和学科中进行实践。但对学医满怀热情的张晓东还是毅然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医疗专业。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初入大学的张晓东还是对课程的复杂度和培训的严格度感到惊讶。科目多、压力大、培训严格是张晓东对大学生活的全部印象。在几年的学习生涯里,张晓东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内科,于是毕业后,张晓东放弃了实习医院的妇科岗位,转而以专业前几的成绩被分配到北京急救中心,成为一名急救内科医生。
急救的工作虽然紧张又辛苦,但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十一年间,张晓东抢救过无数的病人,这让张晓东深感作为医者的魅力,虽然后来因为腰伤复发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急救中心,张晓东也从不后悔曾在这里工作过。因为“医生肩头承载的是患者的全部希望,即使不在急救中心,也一样可以为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努力,为医学做出贡献”,张晓东这样说道。
重任在肩:大车以载,任重道远
1995年离开急救中心后,原计划是调到北京肿瘤医院心电图科室,,但适逢北京肿瘤医院参评三甲医院,医院没有急诊室,领导要求张晓东用三个月的时间把急诊室建立起来并通过三甲评级。凭借着急救中心的经验和个人出色的能力,张晓东带领团队在规定时间内以满分通过三甲评级。此外,急诊科室的急诊病例还入选了全国急诊优秀病例。
在急诊室一干就是十年,张晓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后来,张晓东想转到对专业性要求更高的内科,她便卸任了急诊室的工作转到了肿瘤内科。没有任何肿瘤学经验的张晓东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了半年。2000年,张晓东被调到消化内科,工作一个多月就得到了科室主任金茂林教授的认可,后正式成为一名消化内科的医生。工作期间,张晓东逐渐发现了早癌筛查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大学时期,张晓东就在课本中对早癌筛查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毕竟有限,社会上普遍认为肿瘤属于一种环境病,是由于后天的种种不良习惯或环境导致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张晓东发现,肿瘤的形成更偏向是一种基因病,环境因素虽然能加剧肿瘤的恶化,但并不是直接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想提前预防癌症的发生,降低肿瘤患病率,早癌筛查才是相对科学的一种方式。
循序渐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2011年,微博刚刚兴起,张晓东就申请了微博账户,在微博上宣传、普及医疗知识。十年时间里,张晓东见证了国人观念的转变,从“不疼不痒不去看病”,到如今逐渐接受早癌筛查,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开始愿意把钱花在健康管理上来。
2018年的某天,张晓东像往常一样坐在诊室接待病人,但不寻常的是那天张晓东接诊了6位病人,均是癌症晚期。“这几位病人哪怕只早半年认识我,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虽然遗憾,但也正是因为那天的经历,让张晓东坚定了推广早癌筛查的信念,并着手组建早筛团队。
早筛团队的组建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医院不缺各种专业仪器设备,但缺少有丰富临床经验并踏实工作的医生,且早筛中心不同于其他的查体中心,需第一时间整合各类资源,以专业知识给予病人对后续观察和治疗的意见,而张晓东恰好具备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也擅长与专家沟通,能让大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于是在张晓东的牵头下,早筛团队顺利组建了起来。
张晓东常说,“临床医学是经验医学,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没有捷径。”还记得有一天,张晓东发现一位患者的血液肿瘤标志物偏高。为进一步了解血液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规律和意义,张晓东后来遇到类似的病人就主动留下患者电话,并跟踪回访。近四十年的工作生涯里,张晓东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她的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她从业以来遇到的各种特殊病例。“如果一个人患病找不出规律,从十个、百个相似病例中总能找到规律和解决办法。”正是因为张晓东的这份执着,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的精进,她和她的团队也深受患者的信任。截至目前,张晓东所在的早筛团队共接诊病例700余例。
张晓东坦言,早癌筛查更像是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可以提前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今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如今癌症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张晓东也希望人们能改变观念和认知,多关注健康话题。基层医生能积极宣传和推广正确的健康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
去年,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成立旨在传递肿瘤早期筛查的理念,让社会了解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同时致力于推动国内早癌筛查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我国的肿瘤筛查与肿瘤科学防治事业作出贡献。此外,早癌筛查对普及医疗知识,带动基层医生推进医疗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张晓东说,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首要工作是要团结北京的二级医院,面向公众推广一些由国家主导、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筛查项目,推动我国早癌筛查工作的发展。而关于早癌筛查的意义,包括基层医生在内的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意义很大,也有人说浪费钱,这都是非常片面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流程来看,早筛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早筛能重点关注到个人今后可能遇到的重大风险,也能够让患者本身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因此,面向公众和基层医生普及正确的医疗知识和早筛理念,也是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需要做的工作。
同时,张晓东也希望现在的年轻医生们能够多阅读最新文献,多向公众和专业人士科普相关知识。科普是积累和更新的过程,对年轻医生扩大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极为重要,相信未来,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医生加入到宣传、推进早癌筛查的队伍中,为普及医疗知识,推进基层医疗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