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王秉璋:用脚步丈量青藏高原矿产“家底”

青海藏文科技报社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现代文明,普及科技知识
收藏

图片图片 凶猛的狼群、硕大的棕熊、危险的沼泽地……这些都市人只能在电视中的看到的画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院长王秉璋都零距离接触过。从事地质调查工作30年来,王秉璋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源自地质勘查行业的“传家宝”——“地质三光荣”精神。

“地质三光荣”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找矿立功为荣

图片

1996年

地质矿产部启动第二代地质填图计划的试点工作,青藏高原填补地质空白区的试点工作安排在了青海,王秉璋被任命为1∶25万示范项目的技术负责人。4年时间,王秉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区调填图和造山带地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地质现象,解决了一系列地质疑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2000年

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正式启动,其中“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地质调查”的重大项目落在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成身上,他们要承担24万平方公里的1∶25万填图任务。作为技术负责人,王秉璋参加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调查工作,主持布喀达坂地区的地质调查。

2003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12月,24万平方公里的1∶25万填图任务全面完成,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验收,被评为优秀,并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年

从基础地质调查转向找矿勘探和与找矿相关的研究工作,此项工作比地质调查更为艰辛,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的崇山峻岭和暴雪、大风、冰雹等恶劣的天气,危险随时发生。祁连山、阿尔金、东昆仑,柴北缘遍布了他们勘的足迹。

图片

再高的山,高不过鞋底 ;再深的谷,深不过足迹。王秉璋经常跋涉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搞地质工作就是要摸清国家的资源家底。我的努力正是为了不辜负过去从老一辈地质科技工作者那里获得的帮助和关爱,争取为青藏高原的地学研究事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王秉璋说。

近些年,王秉璋团队实施了三江北段、柴达木盆地周缘多个成矿区带的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发现或初步评价了大量后备勘查基地,其中一批后备勘查基地在后期的勘探中均取得了突破;主持实施了1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和3个省级“整装勘查区”的找矿部署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新发现矿产地近10处,提交铜、钼、铅、锌、钨等金属资源240万吨,推动了三江北段千万吨级有色金属勘查基地的形成,为国家提供了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在青藏高原北部发现了两条重要的中生代高分异花岗岩带,其中北带的茶卡北山已经发现有一定规模的铍矿床,大大拓宽了我国战略性稀有金属的找矿空间。

图片

王秉璋团队将找矿勘探工作从青南地区拓展到了全省所有的成矿区带,专业结构覆盖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水工环等重点领域。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也因此获得批准建设“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遥感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三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和西部第一家地勘类“博土后科研工作站”,并连续两届被省委组织部批准为“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

图片图片 王秉璋将30年的青春岁月全部献给地质勘探事业,他的足迹遍布的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如今,他又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工作为青海省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评论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