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面对被犬戎对摧毁的镐京,新继位的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洛邑。
在此次东迁中,在抗击犬戎的作战中殉国的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受到了周王室的嘉奖和信任,封地得到了大幅增加。再加上郑武公也算是励精图治,所以在东周初年,郑国这个爵位不过是伯爵,版图也不算大的小国迅速崛起。到了郑庄公时代,经济上重农兴商;外交上与大国交好;此外扫除了郑国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克段于鄢)。同时郑庄公大力选拔人才,包括祭足、高渠弥、颍考叔、原繁、祝聃等人济济一堂,为郑国的文治武功贡献着自己的才能。而且,在周天子权力日渐衰弱的时候,郑庄公借用自己是东周卿士的身份,频繁使用“代天征讨”旗号。如此,一来不仅是自己处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作战之时往往师出有名,能够提振自己军队的士气。同时,借用这个旗号,让诸多小国争相攀附,也让齐、鲁、晋等大国与之结盟。于是,在短短时间内,郑国先后灭亡了郐国、东虢国、鄢国、胡国,并与鲁国、齐国等大国结盟,最终形成了郑国“小霸”的局面。
但是,就在郑庄公处心积虑地维护自己的霸权之时,新继位的周天子周恒王对他的做法也是日益不满。为了打击这位假借周天子名义发展自己霸权的诸侯,周恒王先是对郑庄公进行各种打压,最终发展到免除其左卿士的职务。面对周恒王的打击,郑庄公从此拒绝进入朝堂觐见周天子,这进一步激化了周恒王对郑庄公的不满。于是,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恒王率领王师,并征调诸之军联合进攻郑国。让人想不到的是,当郑庄公假借周天子名义征战时,齐、鲁等大国还派兵响应。可是周恒王带兵征讨郑国之时,勤王的仅仅只有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家实力并不强大的诸侯。虽然,没有更多的诸侯带兵勤王,但是周恒王集结的军队数量依然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为了对抗周恒王的讨伐,郑庄公亲自带领大军迎战。双发在繻葛(当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二十里)摆开了阵势。
作为天子的周恒王,而且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所以,他将自己的大军分为左、中、右三军,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国和卫国的军队,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国军队,周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按照所谓的周礼,爵位仅为伯爵的郑庄公,只能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左右两军。但是,已经与周天子拔剑相向的郑庄公,将所谓的“尊崇周王室”的面具彻底撕下。所以,设立三军这样僭越的“小事”更加无所谓了。郑庄公将自己的军队分也为左、中、右三军准备厮杀。其中祭足统领左军,郑庄公亲自统领中军,公子忽(曼伯,后来的郑昭公)统领右军。其中,郑国诸位大夫中最为足智多谋的祭足,所统领的左军是郑国最为精锐的部分,也是郑国的重点攻击方向。
鱼丽阵想象图
郑国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在战前进行作战部署的时候,公子突(子元,郑庄公次子)明确地指出,“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祭、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公子突这番话,其实将周恒王大军的外强中干的弊病彻底指出,那就是陈、蔡、卫等国,并不是真心实意地为周天子作战。所以,一旦对其发动重点攻击,这些国家的士兵并不会奋勇作战,很有可能在战事一开之际就分崩离析。而作为主力的周军,虽然看上去盔甲鲜明、耀武扬威,但是实际战斗力并不强。所以,郑国此次作战的重点就是先击败周恒王的左右两军,然后再对中军进行夹击的战术。为了个更好地贯彻这个战术,郑庄公首创了著名的“鱼丽阵”。
繻葛之战示意图
繻葛之战示意图
所谓“鱼丽阵”就是春秋时代一种战车作战的阵法。按照《司马法》的记载,古代战车的编制为“五十乘为偏,百而来五十乘为伍”。根据此种战车的编制方法,后世有人总结“鱼丽阵”就是“以二十五乘居前,以百二五十乘承其后而弥缝之,前为横队,后为纵队”,这样的阵法看上去“若鱼之相丽而进”(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当然也有人认为,“鱼丽阵”的“先偏后伍”,是“战车在前,步卒在战车两侧居后,构成‘品’字的锋、后结构”。也就是,以“战车为中心,卒为羽翼,车、卒互相配合,彼此呼应”的阵法。当然,“鱼丽阵”到底如何布置,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难以确定。但是,这种阵法可以加强自己军队的防御纵深,减少军队在战车对战的“错毂”而战中减少本方的回旋次数,便于增强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并使敌人在作战中加速疲惫。
可以说,此次作战郑国除了在军队数量上处于劣势之外,在军队的士气、战术布置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双方的开始交锋之后,公子忽(曼伯)就立即指挥郑国军队,对周朝的左翼发起猛攻。与公子突预料的一样,无心恋战的陈国士兵稍加抵抗之后,就四散溃逃,并且将周公黑带领的周军阵型也彻底冲垮。与此同时,祭足也对周国的右翼进行着攻击,与陈国军队一样蔡、卫两国的军队也是进行了象征性的抗击之后,就开始溃败,并将虢公林父的周军也裹挟着四散奔逃。在双方开战不久之后,周天子的左右两翼就土崩瓦解。之后,郑国的左右两翼开始对周军进行迂回包抄,郑庄公也开始带领大军从中路进行掩杀。在三路大军的夹击下,周恒王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开始了向后撤退。在周军后撤过程中,郑国大将祝聃用弓箭射中了周恒王的肩膀,加速了周军的溃败。
周恒王指挥军队
繻葛之战
这场被称之为“繻葛之战”的战争,如果从兵力上说,是郑国以弱胜强的一仗;但是如果综合考虑双方的战斗意志和战术安排,那么周国的军队就像被郑国大军装进了“捕鱼器”里的待宰羔羊。除了战争的胜负之外,此战之后周天子的权威彻底沦丧,各大诸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而作为战胜者的郑国,在郑庄公去世后,立即陷入了内乱,那些曾经为郑国霸权并肩作战的能臣良将为了拥立新君互相残杀,让郑庄公好不容易建立的霸权瞬间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