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女士的烦恼
陈女士今年51岁,最近半年来,她出现了一些非常尴尬的症状。原来她的难言之隐是总想上厕所,平均每天得去一二十次,严重的情况下每半小时就要去一次厕所。由于不好意思说出口,陈女士一直没有去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直到冬天症状加重,才来到了泌尿外科门诊。
据陈女士所说,“前一秒钟还好好的,后一秒钟突然就有了尿意,需要赶紧跑厕所,不然就要尿裤子的感觉”,“每次外出首先要确定厕所的位置,久而久之基本上都不敢出门,更别提其他的社交活动”。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陈女士被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是以尿急为核心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及夜尿增多。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即因突然出现的强烈排尿欲望无法控制而出现尿失禁的现象。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曾对我国34个城市13600名人群发起过研究调查,结果发现41岁以上的人群中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高达11%,也就是每10个人就有一个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会越来越高。
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哪些危害?
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尤其是长时间症状未缓解,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患者的社交、心理及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睡眠不足,经常起夜增加老年人跌倒及骨折发生风险,频繁漏尿可能引起皮疹、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更严重者,可能引起上尿路积水以及膀胱、肾功能损害。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症状有可能会进行性加重。其症状加重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导致膀胱有效容量减少,造成尿频症状加重,还包括患者的精神或者情绪紧张、担忧、焦虑等导致尿频症状进一步加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
OABSS问卷可以帮助大家对自身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做一评估(如图),总得分3 ~5分为轻度OAB,6~11分为中度OAB,大于12分为重度OAB。
若白天排尿次数大于10次,夜间排尿次数大于2次,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科医生帮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合理的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如何治疗?
行为训练:轻症者可通过医生指导下采用行为疗法,如适度忍耐尿意,逐渐增加排尿时间间隔;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迅速缩紧括约肌后立即放松,如此重复这种动作;同时少喝或不喝刺激性、兴奋性饮料。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增强治愈信心。
药物治疗:药物辅助治疗,可松弛膀胱、减少排尿次数,常见的药物有托特罗定、曲司氯铵、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
其他治疗:包括肉毒素注射、骶神经调控等。
针对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植入膀胱起搏器即可改善排尿症状,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该方法具有微创、可调、可逆的优势,但治疗费用相对昂贵。
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绵长,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应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远离社交尴尬!
专家介绍
张耀光,博士,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尿控盆底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北京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泌尿脏器功能调控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女性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等。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尿失禁的干预措施研究》(课题经费:2250万元);以主要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入式脊髓刺激器的研发-脊髓刺激治疗尿失禁临床试验设计与组织》(课题经费80万元)。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 门诊楼5楼1诊室
周四上午 专家门诊 门诊楼5楼17诊室
尿控盆底疾病多学科(MDT)联合门诊:每周三上午10:30 门诊楼5楼24诊室
文章来源: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公众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