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骤停?心脏骤停通俗来讲就是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1]。
心脏骤停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28~44人会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在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每天约1500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每年发生心脏骤停的人数约为54.4万人[2,3]。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疾病、长期作息不规律、劳累过度、大喜或者大悲、胸部遭受重力撞击等情况,更容易引发心脏骤停。
如果有上述情况,要预防心脏骤停,应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了解自己身体器官功能状态,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管理好情绪,避免大喜或者大悲;适当运动,不做超负荷的体力运动及体力工作。
心脏在发生问题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进行判断,进而进行有效处置及预防。比如一个心脏骤停患者有可能在发生心脏骤停的几个月之前,已经出现过前胸或者后背突然剧烈疼痛、持续胸闷等症状,这个时间可能很短暂,持续一会就好了,因此很多人不当一回事,从而导致隐患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出现心脏骤停。其实在出现以上不适症状的时候就应该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当心脏即将骤停的时候,会持续胸部不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偶尔还会伴随左上肢疼、右上肢疼、牙疼等,部分患者还会感觉胃部有灼烧感,感觉像是胃病发作,进而出现反应丧失、呼吸停止等症状[4]。
近年来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脏性猝死事件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公众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缺乏,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而错失了最初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5]。
生活中最怕无常,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具备一定的急救应对能力,才不会那么手足无措。据统计,心源性猝死70%发生在医院外,而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50%的存活率;而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会随着时间的延迟而降低;超过10分钟,几乎无抢救成功的可能。现实生活中,能在4分钟内提供心肺复苏帮助的通常是身边人,如家人、同事、路人。所以,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急救治疗,每个人都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所以面对心脏骤停,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应迅速检查患者的反应,确定是否有意识丧失。可以拍打患者肩部,大声询问:“喂!您怎么了?”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患者是否尚有呼吸。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厘米,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同时,观察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非医务工作者可能在触摸颈动脉时,不能确定是否有搏动,为避免延误抢救时间,也可以只观察呼吸,判断胸廓有无起伏。如患者无意识,呼吸微弱或间断呼吸,可能已经出现心脏骤停,需立即启动应急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拨打120,告知所在地点、患者一般情况等。如有可能,请人帮助尽快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拨打120电话后,可以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心肺复苏[6]。
参考文献
1. Myat A, Song KJ, Rea 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urrent concepts [J]. The Lancet, 2018,391 (10124): 970-979.
2. Wang CH, Huang CH, Chang WT, et al.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simplified out - of –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 and cardiac arrest hospital prognosis (CAHP) scores in an East Asian popu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Resuscitation, 2019,137 (10) : 133-139.
3.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RU),海南医学院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9):813-819.
4. 田啸.心脏骤停的预防辨识及现场处置[J].劳动保护,2020(01):79-81.
5. 余杨.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N].大众健康报,2020-11-18(013).
6. 王兰.人人学点急救知识心脏骤停怎么办[J].中医健康养生,2020,6(0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