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到「天问」,中国航天的起名记载了华夏千年浪漫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7月1日,正值建党100周年举国庆贺之际,在遥远的银河彼岸,天问一号火星车祝融也发送了诚挚的祝福。

此时此刻,宇宙天际中有无数身披五星红旗的航天「游子」,或在自己的航行轨道上翱翔,或在火星月球的地面上行进勘测:

天宫· 中国载人空间站,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后汉书·卷四十八》

天问·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

嫦娥·中国月球探测器,

玉兔·中国月球车,

广寒宫·月球车玉兔的着陆区域,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祝融·中国天问一号火星车,

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楚世家》

夸父计划·中国太阳检测卫星计划,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北斗·中国卫星导航系统,

汉河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沈约《夜夜曲》

长征·中国运载火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每一个名字,都是我国人民不需言说就能明白的文化浪漫。曾经古人仰望天际时,有过无穷无尽的思考、迷惑、猜想,于是他们把这些写成故事,讲给孩子。

这些神话与民间故事代代相传,随着几千年的岁月,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的心间。

天宫又名紫微宫

古时天帝府邸

今日宇航之家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后汉书·卷四十八》

古人觉得天上住着神仙,神仙中有天帝。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便是紫微宫,又称天宫。

图源:中国科普博览

航天人的浪漫与温柔,在这处空间站体现的淋漓尽致。天帝居住的地方,应是比其他神仙的住所都美丽的「天景房」。

我们为载人空间站命名时,「天宫」二字,是期望航天员能在浩瀚星际间住得舒服,活得自在。

图源:央视新闻

「天问」问天

从屈原到中国航天人

漫漫求真路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长诗《天问》,从日月星辰问到治乱兴衰。2300年前,屈原曾举头望天,困惑于日升月落。他写下满是问题的长诗,这首诗承载着岁月的风霜,留存到了现在。

于是,我国的行星探测任务身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未知真理的坚韧追求,以「天问」为名,起航出发。

古人身死,精神长存。天问系列首发站是「荧惑」火星,这个行星探测系列或许千百年后,会伴随着后世的科技能力,访遍太阳系所有行星。

那一天,或许我们一代人难以亲眼见证,但是「天问」系列,始终带着先人们的求索梦,一路传承。

图源:央视新闻

探月工程

嫦娥抱玉兔

幽居广寒宫

外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月亮里会有一位养兔子的女子。但是,这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无论身处何处,举头望月时都懂的心中柔软。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月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今天,仍旧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份记挂。

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探月嫦娥工程启动后,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在嫦娥三号着陆之后,它便跑了出来。那方被玉兔造访巡逻过的土地,便是「广寒宫」。

图源:中国科普博览

华夏人民千年的逐月梦,在中国航天人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现实。浪漫之余,他们又亲民可爱。

在微博上,月球车玉兔有自己的个人账号。除了上传玉兔在月球拍摄到的照片,它还会与网友们互动。

从名字到社交账号塑造出的可爱形象,有时会让人们忘记,这其实是一辆月球探测车。

图源:央视新闻

2016年7月31日,玉兔的寿命走到了尽头,它向地球最后一次道了晚安,成为了一只「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然后永远陷入了长眠。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网友会去找这只小兔子说话,汇报中国航天的进展与成果,汇报地球上的点滴。

火星探测车祝融

火神祝融登录火星

荧惑自此不惑

中国神话中的火神祝融,在着陆后开启了游客拍照模式,自拍,互拍,最后还与身后的着陆平台来了个合照。

国家航天局向网友们为这张照片征名,于是,一曲《星火燎原》唱响火星上空。

图源:国家航天局

火神祝融、屈原天问、火星勘探,三者跨时空汇聚一堂。在祝融寄回地球的家书中,它骄傲写到:「天问已至,求索无疆。」

长征运载火箭

航天人征途十二载

不怕远征难

运载火箭是航天运载工具的一种,是将有效载荷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航天的火箭,一般属于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完成任务后,运载火箭被抛弃。

图源:央视新闻

《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在航天领域中被完美继承。

红军陕北胜利会师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时,正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们受到诸多不公平制约。在国际环境的封锁围堵中,中国航天人从零开始艰难跋涉,终于,长征一号在1970年顺利带着东方红升空。而这条科研路,中国航天从1958年就开始跋涉,走了足足十二年。

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在太空中送出了一个大家族了,每一个名字都带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傲然。

图源:昨儿格

我们太懂先人对天际宇宙的执着,太懂中国航天发展的不易,太懂听着古人的故事长大的这支华夏民族,在终于有能力翱翔宇宙之后,想要回应古人,又想照亮后人的传承精神。

这份浪漫,被中国航天人用「赋名」方式,诉说得无穷无尽,诉说得细腻绵远,诉说得荡气回肠。

从屈原《天问》到空间站内的英雄宇航员,走了2300年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来源:狂丸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