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沈括:一位孤独的科学家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汇集海量科普资源,打造高质量科普平台,促进科普传播。
收藏

北宋科学家沈括,字存中,浙江杭州人。沈括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跟随父亲沈周到过许多地方,其见识比常人要开阔得多,而且他兴趣广泛,所关注的都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新鲜事物。或许,他就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

23岁那年,沈括以父荫入仕,担任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然而,沈括并不愿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他想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32岁的沈括考中进士,之后又幸运地担任馆阁校勘,负责编校昭文馆的书籍。因此,沈括得以接触皇家藏书,便于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

沈括不仅搞科研,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工作中。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疏浚工程时便创造了“分层筑堰法”,精确测量了汴京和泗州间的地势高度差,成功疏浚了汴河,并引水灌溉了沿岸一万多顷田地。

过了几年,辽国派使者访宋,要求重新划定两国边界,并提出以山西北部的黄嵬山为界。当朝大臣没几个人清楚黄嵬山的精确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答应这个要求,宋朝的疆土将向南压缩数十里。

辽使萧禧到汴京,指责宋廷谈判不诚,拖而不决,留在馆舍不肯离去。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这时,精通地理的沈括从枢密院里翻出了宋辽间的划界依据。按照《澶渊之盟》,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而黄嵬山在白沟河以南,是宋朝的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辽使不知黄嵬山的准确位置,自觉心虚,最终无功而返。

之后,沈括又出使辽国进行深入谈判,并运用自己的地理学知识成功捍卫了宋廷的领土与尊严,在返程途中,他还将沿途的地理环境甚至风土人情都一一记录下来,汇编成《熙宁使虏图抄》一书,为宋朝君臣了解辽国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然而,能力出众的科学家沈括却很失意,因为他有“人生污点”,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沈括告苏轼的黑状。两宋间的王铚在《元祐补录》中记录:沈括曾将好友苏轼赠送的一首诗作为举报苏轼讽刺朝廷的证据,后人因此认为沈括人品有问题。但南宋史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收录此条记录时认为该记载的年月与事实有出入,并附注“当再考详”。作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苏轼也未在任何文字中提到过沈括曾有这样的做法。可见,这条传闻似乎是捕风捉影。

不过,沈括的确在政治上踩过雷,他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中的多个项目,并官至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他自然被认为是变法的骨干成员之一。但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就立马对变法中的一些举措表示质疑。比如“免役法”让许多原本不需交钱的穷户也要交钱免役,这就很不科学。所以沈括建议减免穷户的负担,同时实行更为科学的“差雇并行”制。

沈括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前任领导在时沈括守口如瓶,前任领导前脚刚走,他便议论其施政的是非,这有通过落井下石来保全自己的嫌疑。于是在时人眼里,沈括成了一个趋炎附势、反复无常之人,于变法派看来,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实际上,沈括更像是一个讲究实用性的“无党派”人士,他无意在朝堂上站队,只是以科学的角度来审视朝廷政策。王安石任相时容不下任何异议,沈括若直言进谏无异于以卵击石。王安石罢相后的秉笔直陈,可能确有自保因素,但也是出于臣子的尽心尽责。可是这个做法却让他“里外不是人”,于新旧两党而言,他都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没过多久,沈括便被贬为宣州知州。

即便如此,宋神宗还是对沈括念念不忘,毕竟沈括的确是能吏。没过多久,沈括被调到陕北战场,他从数学的角度上研究作战时粮草供应与部队进退的关系,并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不俗战果,沈括也因战功被升为龙图阁学士。然而,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永乐城被西夏攻陷,沈括也受到牵连被撤职查办。

沈括在政治上失意,又被人抓住了把柄,因此被流放到地方过着被管制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年,期间他完成了“天下郡县图”,并定名为《守令图》。在宋代,人们通常用步行丈量长度的方式来绘制地图,但由于地势起伏与山川高低皆无规律可循,这样绘出来的地图误差很大。而沈括采用以飞鸟直达的距离来绘制地图,使地图的精确度大为提高。

醉心于科学研究的沈括一生有过两任妻子,其中第二任妻子是淮南转运使张刍之女。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里说张氏“悍虐,存中不能制”,据说沈括常遭受家暴,甚至连胡子都被张氏扯下来过,他的儿女痛哭求情都没用。后来张氏去世了,沈括竟恍惚不安,路过扬子江时甚至想要投水自尽,乃至于后世调侃这位大科学家竟还有点受虐的倾向。然而,这种怪异的性格似乎透露着沈括骨子里的孤独。

59岁那年,沈括迁居到了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正是在这里,沈括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笔记体巨著。沈括像是一位从现代“穿越”到宋代的科学家,例如,他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这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他还命名了“石油”,甚至做出了“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推断;他首倡“十二气历”,参照节气定月,把一年分为12个月……像这样的成就还有很多。

难能可贵的是,《梦溪笔谈》还介绍了许多“草根发明家”的伟大发明成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毕昇的平民之身,他的发明在正史中难有一席之地,但正是因为沈括的独家记录,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并跻身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宋史》记载沈括时提道:“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充分体现了沈括令人惊叹的科学成就。但就是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据说去世之后竟无人愿意帮其书写墓志铭,这个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人,可谓孤独到了极致。作为一位超越时代的旷世奇才,沈括生前生后都伴随着无数的争议,但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梦溪笔谈》的光芒。沈括无疑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科学巨人,他的《梦溪笔谈》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最闪亮的星之一。

评论
袁超杰
庶吉士级
沈括,一位孤独的科学家。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