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淮河限渔期结束,沙颍河边的渔民们恢复了往日传统的捕鱼活动。
7月10日,常年在淮河沙颍河段捕鱼的老马捕获到一条长相奇怪的鱼:大头小尾,通身无鳞,扁而宽阔的头部至背鳍之前呈硬壳状,从头至尾逐渐而细,肚皮是白色的,白色之上是清一色的灰褐色,仅有尾巴呈鲜艳的橘红色,胸鳍如翅,背鳍耸立,相貌奇怪而充满霸气,还会闷声瓮气地哞哞叫唤,这把老马着实吓了一跳。
老马捕获的这条鱼长约58cm,重2200克(约4斤4两),另外一条这种长相怪异的鱼也被其他人捕获上岸,只是比老马捕获的这条鱼小了许多。老马把这条鱼摆上鱼市,立马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拍照,却无一人能够说明这条鱼的名头,老马便请来他的好朋友——一向关注淮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淮河卫士霍岱珊前来辨认。
经过霍老师辨认,这是一条亚马逊红尾鲶,属于外来物种。亚马逊红尾鲶吃小鱼,上个世纪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其后在珠江流域有发现,这次没想到已经进入到内地淮河流域了。“这家伙在淮河没有天敌,可以长到一米左右,重达百十斤,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危害淮河渔业资源”,霍老师称。
通过详细交谈和询问,老霍认为:“一天内在同一条河段捕获一大一小两条亚马逊红尾鲶,说明这种鱼已经在淮河实现自然繁殖,其数量越多,危害越大。这种鱼不可能自己远涉重洋来到淮河,很可能与放生或旅游携带、鲜活运输中的逃逸等情况有关,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警觉。”
据悉,这种鱼类原产于亚马逊河,俗称红尾鲶、军舰鸭嘴、红尾猫,分布于亚马逊河与奥里诺科河流域,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鱼类。红尾鲶生性惧光,夜晚比较活跃,喜欢到处乱撞,白天常群居于水体的底层荫蔽处,但它的性情凶暴,食量大,喜吃活食和肉块等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小鱼。
文/虫二 审/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