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封面】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湖面海拔4441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目前正值夏季,羊卓雍错四周一片翠绿,其间点缀着盛开的油菜花。江飞波 摄
消息站
刘健 摄
●7月16日,国新办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一组最新数据,截至7月份,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达到50亿剂,累计供应国内疫苗超过14亿剂,供应国外疫苗5.7亿剂。(来源:科技日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来源:新华社)
●7月16日,21位中国科学家和1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学者联名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题为“On the origin of SARS-CoV-2—The blind watchmaker argument”的观点文章,运用经典进化理论——“盲眼钟表匠”,有力论证了为何新冠病毒只可能来源于自然,而不可能由人为制造。(来源:中国科学报)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来源:网信中国)
纯科技
机器学习软件所预测的人类白细胞介素 -12蛋白结合受体的结构图。图片来源:Ian Haydon/UW Medicine 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n
●7月16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结构生物学研究论文,文章描述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新模型——“阿尔法折叠2”(AlphaFold2),“阿尔法折叠2”能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其三维结构。研究团队认为,这一精准的预测算法可以让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跟上基因组革命的发展步伐。(来源:科技日报)
●7月15日,《自然—免疫学》发表一项最新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戴连攀、严景华研究员等基于结构生物学设计了一款新型保护性寨卡疫苗,为抗疫“武器库”再添利器。此次设计的新疫苗“一箭双雕”,既能防止寨卡病毒侵袭胎体,又能切断寨卡预存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的严重抗体依赖增强(ADE)效应。(来源:中国科学报)
新发现
●7月16日,《科学》杂志发表一篇研究论文,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John MacMicking团队发现一种名为APOL3的蛋白质,可通过溶解细菌的细胞膜阻止感染。研究人员在能导致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和其他类似微生物上测试了这种蛋白质,并表示这项工作为搞清人类细胞如何抵御感染提供了新的视角。(来源:中国科学报)
大观园
图为手术中。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7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宣布,我国医生完成全球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这是该院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在传统移植手术中,心脏必须离体、停跳及冷藏,本次手术中实现了全程不中断血流、心脏不停跳。(来源:广州日报)
●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将开设“中国加油站”电子邮箱,接收为中国队加油助威的邮件,每天将精选数封发布于使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赛事结束后,所有邮件将转交给中国代表团。邮箱地址为TOKYO2020CHINAGOGO@163.com。(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终审:刘海英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