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你将看到:①跳动的迷你心脏;②从地铁了解城市微生物;③边走路边发电;④新型疗法帮助盲人重见光明;⑤最古老的纹身工具。
迷你心脏
这个芝麻粒大小的小球是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出的“迷你心脏”。它具有类似心腔的结构,而且像真正的心脏一样跳动[1]。
跳动的心脏类器官 | The Mendjan Lab
研究者们找到了合适的体外培养条件,能让人类多能干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化,并诱导细胞们自发形成类似心腔的结构——就像是胚胎发育时那样。经过约一周的发育,培养基中的迷你心脏就长出了能够规律跳动的单个腔室,结构与人类胚胎发育早期的心脏相似。这种心脏类器官直径约为2毫米,含有心肌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心外膜,它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维持活性达3个月时间。
“迷你心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它,研究者可以了解心脏的发育过程,也可以对许多心脏疾病进行分析。
城市微生物
未知生物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地铁上就有。
通过在地铁采样、测序分析,科学家们调查了全世界60个城市的微生物分布情况[2]。这项研究共采集4728份样本,涉及六大洲,描绘出了目前最详细的“城市微生物地图”。通过这些数据,人们还发现了以往数据库中没有记载的新物种——这包括10928种病毒,以及748种细菌。
在世界各地的地铁上,研究者采集环境样本,分析其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样本采集是在疫情前完成的) | Weill Cornell Medicine
一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其中有31个“核心物种”存在于97%的样品当中。而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城市之间的微生物组成也存在许多差异,这甚至可以看作城市的识别特征。论文作者克里斯托弗·梅森(Christopher Mason)教授表示:“如果给我你的鞋,我可以分析出你从世界上的哪个城市而来,大约有90%的准确率。”[3]
详尽的城市微生物数据库有许多潜在用途,例如了解微生物耐药基因的传播情况。
行走发电
一种新型外骨骼设备能让人边走路边发电,同时还让行走变得更轻松。
边走路边发电,而且还不累 | Phil Coffman and Queen’s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这种新的外骨骼设计本周发表在《科学》上[4]。这套设备可以在腿向前摆动时减少腿部动能,在脚落地前降低它的速度。平时在人行走时,这个落地前的“刹车”步骤要靠收缩肌肉来控制,而外骨骼帮助腿减速,就减少了肌肉用力,因此可以降低步行的能量消耗。与此同时,设备还可以将摆腿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可以为小型设备供电。实验显示,这套设备可以让行走的能量消耗减少3.3%,同时产生约0.25瓦的电能。
重见光明
在新型疗法与特殊眼镜的帮助下,一位盲人成功恢复了部分视力。现在,他能够看到并定位摆在桌上的物品,甚至还看见了人行横道里的白条。
新型疗法帮助盲人恢复了部分视力 | José-Alain Sahel et al.
他接受了“光遗传学疗法”:一种病毒载体被注射进了他的眼内,随后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达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黄光敏感,感受到光时,可以刺激神经节细胞向大脑发射视觉信号。由于神经节细胞对变化的光才有反应,因而病人还需要佩戴一个不断发射黄光脉冲的护目镜。经过改造的细胞对光脉冲产生反应,由此重建了视觉。
这位病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导致失明的遗传性疾病,全球约有200万人罹患。传统的基因治疗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光遗传学疗法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周,这一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5]。对于临床应用来说,目前的研究只是初步的结果,研究者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获得更完整的数据。
纹身工具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纹身工具,是一段削尖的火鸡骨头。
火鸡腿骨制成的古老纹身工具 | A. DETER-WOLF, T.M. PERES AND S. KARACIC
这些火鸡骨头制成的工具诞生于公元前3500–1600年之间。1985年时,人们就从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的墓葬遗迹中发现了它们,但在当时,这些工具只是被粗略地归类为“锥子”。而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这些工具进行详细分析,才终于确定了它们具体的用途[6]。
这些工具上残留着微量黑色和红色的赭石颜料,同时显微镜观察也显示,上面留下的磨损痕迹与其他骨头制成的刺青工具相符。综合这些信息,研究者们认为这些骨质工具正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纹身工具。这一发现说明,美洲原住民进行纹身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千多年了。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537-7
[2]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585-7
[3]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5/cp-gso052021.php
[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2/6545/957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351-4
[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409X21002145
作者:麦麦,窗敲雨编辑:窗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