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热闹的感觉总让人那么舒坦。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阻止这种“争”发生。尤其是在手术室内,人命关天,大家都要把自己的本性牢牢隐藏起来。
前几天,本身有一次向外科大夫“报仇”的机会,让我给错过了。并且,还是我亲手葬送了这个机会。
当天,是一台胃造瘘手术。胃造瘘手术,就是要在病人肚子上打一个直通胃里的洞。当然,这个洞不是裸露的,而是要在里面放一根管子。通过这根管子,医生可以给病人打一些粥进去。这样一来,也就相当于病人吃饭了。这个办法,对用于无法进食的晚期病人。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逼不得已的办法。
也许是管床医生大意了——直到病人被接到手术台上,也没有在病人肚子上做一个记号。
做记号的意思,就是在手术要开刀的位置做一个标记。一般情况,手术前医生都会在病房为病人做好这个标记。最迟最迟,也要在上手术台前做好标记。因为,一旦病人进入手术室以后,人多事多,保不齐就会弄错。另外,一旦注射了麻药,病人很难用清醒的神志来配合你识别手术部位。即便她们看上去还很清醒,但也不足为信。
说到麻药的事,也不得不说一个术前用药的事。目前,还有一些医院沿袭打术前针的医疗流程。术前针,指一些能够降低病人紧张以及减少唾液分泌的药物。打上术前针以后,有利于降低病人的紧张焦虑、更平稳地接受手术。分泌物减少了,气道安全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然而,由于一些作用更快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以及气道管理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十分紧凑的医疗流程,大部分医院已经废弃术前针的流程了。
如果打了术前针,更没办法准确和病人核对信息了。
发现外科医生这个漏洞,就是在术前“三方核查”中发现的。当时,当我们几个正在逐项核对信息的时候,发现病人的肚子上什么都没有。
当时我就在想,即便是阑尾炎这个几乎都长在右下腹的器官,也有跑到左边的时候,你怎么就肯定这次手术的部位不用做标记呢?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确实比较肯定,这次的手术部位是在胃。而胃的部位,就没见过不在剑突下的胃。
但是,医疗流程都是全世界医护人员在无数病人身上积累经验所得。既然医疗流程规定需要做标记,大家就一定要遵守。要不然,时不时发生的切错腿或者器官的医疗事故就不会发生了。医疗流程,就是要防止个人因素犯错。
想到这里,我拿着正在飞注射器做标记的记号笔在病人剑突下的胃区画了一个圈。虽然不那么圆、看上去也不那么好看,但有了它,大家都放心了。
那个时候,最担心的那个外科大夫终于放心了。因为,他总是忘记他的顶头上司是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大佬。如果被他发现,这个外科大夫少不了一顿骂。
其实,在帮他画的时候,我也犹豫了一下。回想起,外科大夫平时一副瞧不起麻醉科的嘴脸,本想趁这个机会整他一下,但是病人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