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就是中国人的团结!”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这几天河南省的大雨和洪涝灾害,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展现出的团结互助精神,以及中国政府高效务实的应对措施都使人深深震撼。

本月初,在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的文章中,我写道:“中华文明是在数千年的洪水、干旱、地震和饥荒的历史中打磨而成的。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以及基于选贤任能的原则建立起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延续千年的政治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是特殊的地理、气候、社会等条件共同塑造的,最大程度地反应了中华民族应对水患、干旱、饥荒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需要。据史料记载,在汉朝初年至清朝末年之间的2000多年中,共有1621次水灾和1392次旱灾记录在册,即中华民族平均每年都要应对一次以上的洪涝灾害或干旱饥荒。

历经大自然数千年的锻造与锤炼,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选贤任能、以人为本、实事求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这些特点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应对自然环境挑战、外敌入侵、极端贫困的传统历史。而同时,中华文明也铸造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民抗击大灾大难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河南,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

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中国才战胜了新冠疫情,才全面赢得了脱贫攻坚战,才为“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所以,在应对“千年一遇”的河南暴雨的战役中,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作者 | 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

编辑 | Linda(绿会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