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幻研究新星专访(13)| 王洁:从科幻读者到科幻作家及研究

科幻空间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于2021年4月18日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共选拔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的30位高校学子及青年学者进行主旨汇报发言。论坛同时受到了中国科技网、中华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科普作家网、中国资讯网、新华访谈网、科普中国、科创中国、深圳商报、大学生网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重要反响。为进一步展现青年科幻研究新星的风采与面貌,凸显科幻研究的青春力量,论坛组委会对30位参会研究者进行了专访并集中推送,号召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其中。

2021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专访

VO.13

王洁

王洁,儿童文学作家,文学博士,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创意写作教师,浙江省作协会员。作品以童话、儿童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为主,作品常见于《童话世界》《漫客·童话绘》《少年幻想王》《科幻世界》《中学生》《中学生博览》等杂志。奇幻小说《灯神少女与发条之心》获2016年第一届“婺州杯”全国儿童文学大赛一等奖。小说《游隼女王》获201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维卡尼亚王国”幻想儿童文学特等奖。小说《恐龙男孩》获2020年第三届“金熊猫”网络文学优秀奖。现已出版童话集《小石匠与冰淇淋公主》《玻璃森林的小丑熊》,长篇小说《遗忘游乐园》《游隼女王》。参与编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2020)。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您如何定义“科幻”?

王洁:

从小学三年级接触凡尔纳开始爱上了科幻文学,中学之后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的读者,到现在成为《科幻世界》的作者。在我看来,科幻是工业时代的神话,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这是自普罗米修斯盗取神火以来,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匹敌众神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改变,从蒸汽、电力、原子能、航天技术到现在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这种力量承载着各个时代人类的恐惧与欲望。科幻就是将不同科技背景下的恐惧与欲望呈现了出来。

科幻在您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洁:

我本身就是一个科幻作家,科幻小说的写作占据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同时我也喜爱科幻电影,并在大学里开设了《科幻影视文学》的通识课,希望将我对科幻电影与科幻文学的一些见解分享给更多的同学。

在什么机缘下开始研究科幻?与最初接触科幻相比,现在您对科幻的认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洁:

我在浙江师范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时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科幻文学理论发展史。相比于之前只是单纯地创作科幻小说,最大的改变是看到了中国科幻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中的艰难发展。郑文光、叶永烈等科幻先辈们筚路蓝缕,顶住当时的各种偏见和压力,不断寻求科幻文学创作的可能性,才实现了中国科幻的突围。

参加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有何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王洁:

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参与到中国科幻理论建设的队伍中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共济一堂,都提交了质量相当之高的论文。真是后生可畏。很多年前,我读大学时刚刚开始科幻文学的写作,周围连一个可以讨论的同好都没有。现在中国科幻的环境变好了,科幻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自己的科幻社团,大学里有了科幻相关的课程。中国科幻已经从小众爱好变成了大众关注的文化热点,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您觉得本次论坛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下一届论坛将会在线下举办,您能同时给一些建议吗?

王洁:

首届科幻新星论坛已经做得很好。若是在线下举办,期待年轻学者之间能展开对话和交流。

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学术爱好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可以分享一下。

王洁:

同意。因为我在做科幻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在从事科幻文学的创作,所以更多时候可以从理论层面来观照文学创作。如果仅仅是阅读大量科幻文学的研究论文,去看别的学者对科幻作品的解读,那么很容易陷入到一个趋于同质化的视野中,很难在已有的思考范式中再提出一些独到的新见解。但是,当你真正投入到科幻文学的创作中去,真正参与了某一种类型科幻文学的构思和写作后,就会衍生出对科幻文学的新思考。

您关注同代人的科幻学术研究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王洁:

因为之前主要工作精力都放在科幻文学的创作上,所以对同代人的科幻学术研究关注得并不多。

感谢您对中国科幻发展研究及传播做出的贡献,希望继续为之努力,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王洁:

借用《银河英雄传说》中的一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科幻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力量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