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北斗星初创,挺过背信弃义,抗震救灾终显神威

幽幽龙仔
从古代历史到现代科技,龙仔带你曲径通幽
收藏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叩开了深邃宇宙的大门。随后,人造卫星的数量逐年上升。人造卫星用途广泛可以用于通信,转播电视节目,可以观测地球大气变化,用作灾害气象预警,人造卫星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于导航。

卫星导航在军事上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美国首次使用了GPS卫星导航。一枚枚精确制导导弹大大加速了伊拉克军队的溃败。GPS制导下的导弹那如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性震惊了全球。

卫星导航在民用领域仍然举足轻重,远洋货轮在茫茫大洋上不迷失方向,全赖GPS的指引。人们去到陌生地方旅游,GPS仍是指路先锋。

卫星导航于军于民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 )。

北斗卫星系统第一代,北斗卫星实验系统即北斗一号。主要原理是“双星定位法”,这是一种有源定位技术。2颗正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为圆心,它们与用户接收机的距离作为半径,形成2个球面,用户接收机必定在这2个球面相交的圆弧上。地面处理中心站配有电子高程地图,显示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表高度为半径的球面。通过一系列计算,求解出圆弧与地表的交点,即是用户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各研发部门都在加紧工作,争取北斗星早日上天,发挥作用。

当时,世界上的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的GPS占据主导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这套系统是继承于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卫星计划,1993年俄开始着力发展完善该系统,建立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恰逢其时1999年,欧盟也正在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以寻求摆脱对美国GPS卫星导航的依赖。欧空局制定的伽利略计划要发射30颗卫星,资金是首要面临的问题。于是,欧盟“诚邀”同是急于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国加入,我国欣然同意。2004年加入伽利略计划后,我国承担了约五分之一的建设成本,期待着伽利略计划与北斗计划最终可以双喜临门。

可是,欧盟方面却另有盘算,他们一方面照单全收中方的资金,另一方面却不让我方参与核心技术研发,我们的科研人员只得干瞪眼。后来,伽利略计划因为欧盟内部公私合作关系破裂,竟然在2007年将中国踢出了该计划,进行所谓“不让别国参与的纯欧盟化”。

我们中华儿女向来都是奉行“自力更生”的。在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的艰难环境下,通过不懈奋斗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新一代的航天人在面对欧盟的背信弃义,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全身心投入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上。

我国在参与欧盟伽利略计划的同时,自己的北斗计划也未松懈,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00年10月与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把北斗-1A卫星、北斗-1B卫星成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初步建成系统。

2003年,再次发射了北斗-1C卫星进一步增强、完善卫星系统。北斗一号系统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等服务。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这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独树一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的汶川大地震爆发,重灾区通信完全中断。救援队伍就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快速进入灾区,而关于灾区的第一手信息则又是通过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及时发送给外界的。

中国的北斗取得如此丰功伟绩,反观当年把中国踢出局的伽利略计划,“纯欧盟化”后的伽利略计划,仍因为内部矛盾重重,外部没有资金支持,最后处于“半瘫痪”状态。

还是应了中国人的那句话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属于中国北斗的“三十年”正在到来,北斗一号取得巨大成功,北斗二号、三号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我们下次再聊。

(转载请取得授权,否则必究;本文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