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行云工程助力万物互联,北斗导航之后,人造卫星再次串起全球

幽幽龙仔
从古代历史到现代科技,龙仔带你曲径通幽
收藏

前几篇文章,我们从各个角度聊了聊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不少读者会有疑问,竟然在今年7月31日,北斗三号都已经宣布正式开通运行了,那我们平时用手机导航是否可以使用北斗系统?需要下载什么软件呢?

第一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其实我们在这几年间,已不知不觉地使用上了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与GPS并不相互排斥,相反他们是“合作”关系。当用户头顶哪家的卫星多、信号强,手机便会自动切换使用哪一家的卫星。

其次,能否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手机硬件决定的,好比我们用老式按键手机玩微信这是办不到的。好在如今的绝大多数智能手机,除了苹果外,其芯片都支持北斗导航系统。

换言之,我们平时安卓手机使用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软件都已用上了北斗。

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捷,各种神奇的高科技应用已在向新时代的人类招手。

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之时,国家高瞻远瞩已把目标定在了下一座科技高峰上——物联网。

物联网(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连接、互动的物体,采集其声、光、电、力学,生物,化学,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这一大段的描述,可概括为八个字——物物相连,万物万连。

想象一下在不远的未来,物联网已成熟运用,进入了千家万户。炎炎夏日,当我们下班,正在回家途中时,家里的空调“感应”到主人即将归家,自动开启,调至最适宜的温度。与此同时,窗户也动了起来,自动关闭,利于降温。我们行至屋外,大门自动识别后,随即打开,欢迎主人回家。进到屋内,冰箱门自动打开,摆在前端最显眼位置的是已准备好的冰冻果汁。在凉爽的屋子里,拿起果汁喝上一口,伴着徐徐自动播放的轻音乐,小憩片刻,辛劳一天的疲惫感顿时烟消云散。

这还仅仅只是物联网最简单的应用,以后的工业农业,交通物流,教育医疗,乃至军事航天都会走向万物互联。

如此美好的物联网又有谁不期待呢?但是物联网的建设,万物互联的实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物联网的建设工程十分庞大、繁杂,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管如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不再是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了,如今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商业航天公司开始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

2018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卫星组建工作。行云工程与北斗导航一样,其主要依赖的联网工具就是人造卫星,它可以有效解决地面物联网因地面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不足,而导致的通信盲区难题。届时,全球80%以上的陆地区域以及95%以上的海洋区域,都将摆脱如今没有物联网信号的局面,享受万物互联带来的便捷。

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在2023年前后,建成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最终将其打造成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行云工程的建设分为α、β、γ三个阶段。

今年5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把行云二号01星与行云二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即地面研究人员开展试运营与示范工程建设。α阶段的建设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行云工程β阶段的建设任务已启动,预计在2021年发射12颗行云卫星,天基物联网的服务性能将大有提升。

此后,便是行云工程收官之作γ阶段的建设了。

在不远的将来,让家用电器成为相互协作的“佣人们”,与主人心意相通,为我们排忧解难。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的物联网,一定会在行云工程的助力下得以实现,就像人们如今使用手机导航一样,让那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人造卫星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转载请取得授权,否则必究;本文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