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幻研究新星专访(14)| 唐文瑶

科幻空间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于2021年4月18日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共选拔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海内外的30位高校学子及青年学者进行主旨汇报发言。论坛同时受到了中国科技网、中华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科普作家网、中国资讯网、新华访谈网、科普中国、科创中国、深圳商报、大学生网报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重要反响。为进一步展现青年科幻研究新星的风采与面貌,凸显科幻研究的青春力量,论坛组委会对30位参会研究者进行了专访并集中推送,号召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其中。

2021

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专访

VO.14

唐文瑶

唐文瑶,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黑龙江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黑龙江大学2020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您如何定义“科幻”?

唐文瑶:

小学时就接触过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我认为科幻是一面折射现实的镜子,在科学的外衣下表达对人性与社会的忧思。

科幻在您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唐文瑶:

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上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什么机缘下开始研究科幻?与最初接触科幻相比,现在您对科幻的认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唐文瑶:

为了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当时看了刘慈欣的作品很喜欢,并且这一研究方向比较新颖。最初认为科幻就是新奇有趣的通俗文学,现在认为研究科幻需要极高的西方理论基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参加首届“科幻研究新星论坛”有何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唐文瑶:

首先,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奇”感。主办方不拘一格,将不同背景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聚集在了一起,不同思想的交汇不断碰撞出火花,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多研究者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视野也十分开阔,选题方向和角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其次,参加此次论坛让我看到了科幻研究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让我有了继续做科幻研究的信心。最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科幻研究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参加此次论坛的评议员老师们都是有了很高学术声望的人,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术道路的研究生,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论文写的也很粗浅,评议员老师们却仍愿意给我细致入微的指导,这让我深受感动。老师们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更是让我深感敬佩!

您觉得本次论坛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下一届论坛将会在线下举办,您能同时给一些建议吗?

唐文瑶:

觉得本次论坛非常完美,感谢主办方的辛苦付出。希望下一次论坛也能线上同步直播,有些科幻研究爱好者可能会迫于各种因素无法参加线下的论坛。

我们之前招募了一些热爱科幻研究的同学,让他们自选研究课题,以“协同创新合作”和“师带徒”的小组模式进行线上培养,您觉得这样的方式可行吗?您会不会愿意参与?

唐文瑶:

可行,非常愿意!

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学术爱好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您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吗?可以分享一下。

唐文瑶:

不认同,单就此次论坛而言,对于科幻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并未发现同质化的倾向。

您关注同代人的科幻学术研究吗?是否可以从中发现群体性特征或倾向?

唐文瑶:

关注过一部分,感觉对于中国的科幻研究主要以刘慈欣的作品为对象,文艺学领域研究较多。

感谢您对中国科幻发展研究及传播做出的贡献,希望继续为之努力,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唐文瑶:

十分感谢主办方给我提供这次机会,参加这个论坛让我受益良多,在学校学习时从未有过科幻研究的环境,参加此次论坛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幻研究的知识、感受到了科幻研究的无限可能,评议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更是让我深受感动。

采访 吴雨婷

整理 许艺琳

校对 赵文杰

排版 张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