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让我印象深刻的病例,是一个麻醉诱导插管特殊的病例。
手术前一天,照例应该亲自去看看病人。
通过看病人,可以了解手术的详细情况。比如,手术切口所在位置、手术要做多大等;通过看病人,可以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比如,既往有无各种可能影响本次手术麻醉的慢性病,本次病情是否额外增加了手术风险。另外,通过看病人也可以详细制定麻醉计划。比如,评估麻醉风险、插管方式、麻醉方式以及具体到用药。
然而,不巧的是,手术前一天我正在外地参加一个学术会,也是利用周末抓紧为自己充电。于是,我给正在实习的小李打电话,让她帮我去查看一下病人情况。
令我心安的是,她回报给我的信息是,病人各种检查都很好,手术也只是普通的疝气手术。
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没有再继续追问。我寻思,虽然小李刚刚毕业,但平时工作认真,应该没问题。
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是连夜坐火车赶回医院的。
到了医院,我直奔手术间。
等我进入手术间,病人刚好躺在手术床上了。
扫视了一下患者以及心电监护仪上的各种数据,我给小李下达“开始麻醉”的信号。
到时,隐隐中也感觉有些匆忙。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这么多年老麻醉了,没什么问题是自己处理不了的。
吸氧、给药、辅助呼吸……,随着患者自主呼吸的消失,插管时机来了。于是,我示意小李开始插管。
然而,当喉镜置入口腔后,却怎么也提不起来下颌。提不起来下颌,就意味着无法插管。
此时,病人已经没有了呼吸,一定要尽快为病人建立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
一瞬间,我背后的汗就下来了。冰凉的汗珠,让我迅速分析着原因。与此同时,我也迅速从小李手中接过喉镜。
用力一提,下颌根本提不起来。
仔细看一下,原来病人的前颈部受过烫伤。尽管表皮似乎看不出太多异常,但是皮肤下的筋膜却形成了一个类似“筋”一样的结构,牢牢将病人的下颌和胸壁拉在了一起。
此时,由于肌松的作用,病人气道周围组织已非常松弛、呈塌陷梗阻状态。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开放气道。否则,即使有先前吸氧的储备,也很难撑得更久。
当机立断,我让小李拿来可视喉镜,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事后,我们对这次事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由此可见,即便是老大夫,也不能忽视临床诊疗流程规范的重要性。
再次提醒,一定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