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自然资本的有价化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碳中和的要求

全球2018年的碳排放489亿吨,中国117亿吨,美国58亿吨,印度33.5亿吨,俄罗斯20亿吨,印尼17亿吨,巴西14.2亿吨,日本11.5亿吨[1]。全球的峰值约在500亿吨。目前,31%被陆地碳汇吸收,23%被海洋碳汇吸收,还有46%留在大气中。把气温上升控制在2oC以内,2030年全球碳排降低50%,2050达成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2015年的巴黎协定,着眼在1990年的330亿吨年碳排基础,以及之后的年碳排增加上,没有考虑一直在发挥减碳功能的陆地和海洋的自然碳汇。对于缺乏资源的地区,和拥有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地区一样,碳中和需要尽量将化石作为原料充分利用,只将最终无法再用、再生、再循环的物质作为能源。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经过自然碳汇的吸收。因此,地区的“自然碳汇经常帐”成了“生态资产债务表”里最主要内容。此外,还需要获得国际的认可。

能源路径图的影响

中国目前发电能源占比,化石能源约占70%,太阳能风能占10%,水电占15%,核电占5%。这个比例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时,水电已经达到饱和,占比约在10-15%之间,太阳能风能会因为光电效率及铺设普及增加一倍,再加上储能(包括制氢)的普及,可能达到25-30%;化石能源经过清洁制程的导入并与钢铁、水泥、建筑等工业集群,发挥化学品和能源供应的联产整合,以及交通、农业、都市和乡村的电气智能化,将会停留在30%左右;还有30%需要操作、供应本质上安全和无废料顾虑的第四代核能反应器来承担。根据最新的分析报告,中国的陆地碳汇为26.7亿吨(2017)[2],约为总排放量120亿吨的1/4。针对必然产生的30%化石燃料燃烧发电的排放,中国首先需要自然碳汇(包括海洋生物的碳汇)的国际认可。

气候变迁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即使2030年减碳50%,浓度从目前的415ppm减回1990年的状态280ppm,不止是总排放量的减少,还需要自然碳汇(吸收量)的增加。应用AI扩大再生农业和提高森林的管理经营效率,将是增加自然碳汇今后的主要方向。

自然碳汇的国际认可、认证和定价

在2015年的巴黎协议中,只考虑了人造碳汇,而未考虑自然碳汇。然而,不论是自然或者人造碳汇,都是我们所能依赖碳中和的最终方式。面对经济成长(经济特区的设立)与气候变化,以及采用较清洁(如天然气的接收码头及储存设施)能源和绿色(如风电站、太阳能发电站)能源与天然原始森林和藻礁、海草、红树林的矛盾,政府需要重新修定目前国际通行的环境影响评估(EIA),加入对自然碳汇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当地原住民人文价值影响的评估。

自然碳汇和许多其他自然资源,至今都属于大自然的免费服务。不同于其他矿产资源由市场定价的一般商品性质,碳汇和水、空气、土壤一样,是公共商品。碳汇更因为和气候变迁直接相关,政府有责任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引导碳排放的价格,不能任由市场供应与需求定价。碳排定价,可以参照:

1. 工业用纯二氧化碳的市价,例如目前中国的市价在600人民币/吨,(或者100美元/吨,100欧元/吨);

2. 实际投入(再生,循环和资源化)的成本;

3. 碳排转化(资源化)的成品(例如甲醇)价位。

绿色金融(待续)

自然碳汇的价格,需要根据碳排放价调整,并加入生态经常帐的考虑。此外,地区或者一国的碳汇或者碳排权的交易量,根据交易市场所在的要求,经过国际或地区认可的单位认证。

碳排放减少(或者碳吸收)的价格乘以每年认证的减量或者预计吸收的增量,是每年绿色融资的基础;绿色融资的额度和减碳、零碳、负碳的目标有关。自然资本除了碳汇,还有水资源、空气、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需要一一确认价值。

自然资本有价化,将有望使自然碳汇(或者其他的自然资本)以一项实物资产成为该地区或者国家银行的“储备”。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文/程一恒 审/YJ

[1]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ghg-emissions?end_year=2018&start_year=1990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