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微距里的世界,是如此奇妙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宣传原创科普,科研成果,旅游咨询等信息。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图片《阳光下的拥抱》/ 2014年 / 武汉植物园

2013年傍晚,东湖湖边,背着尼康D3s的袁明辉正在拍摄,忽然眼角一道亮光,回头,两三只萤火虫飞舞,像一团火。

这是袁明辉20年微距拍摄经历里难得一见的画面,因为拍摄需要避开人群,他总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

袁明辉,武汉人,中国第一位获得四大国际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大满贯”的微距摄影师,作品《自然的和声》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永久收藏。

大自然里放大10倍才能被看见的微观世界,是他关注的舞台,而他故事里的主角,往往都在东湖。看过他的照片后我才发现,微观下的东湖,是这么的奇妙。

图片《四只小天鹅》

四个蒲公英种子倒立在湖面

2017年 / 东湖

图片《捉迷藏》

蹦蝗在芭蕉叶后探头

2011年 / 磨山荷园

图片《小四眼》

一大一小剑角蝗从荷叶后探头

2012年 / 磨山荷园

图片《自然的和声》

雨后的葡萄藤

2011年 / 东湖风景区

出于好奇,东湖君在磨山荷园“抓”住了他。

他的描述如兔子洞,为我打开了一个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神奇东湖:

我喜欢雨天的东湖,清晨、夜晚的,哪里人少就去哪。

只有在这种时候,蚱蜢、豆娘、甲壳虫…… 都会从地里冒出来,就像打开了东湖的动物结界。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走在磨山荷园。

2011年的夏天晚上,池塘边停满了蜻蜓,甚至有一根约半米长的荷叶茎上停了21只,我赶紧打开相机记录下来。

不过,以后再也没碰到过这样的场景了。

还有一次也蛮有意思。

我和朋友去武汉植物园里找素材。植物园有一面临湖,当我们走到那时,发现路两旁全~都是小青蛙,好像在列队欢迎我们,真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图片《青蛙王子的领结》

青蛙从在初生荷叶中间冒头

2015年 / 磨山景区

图片《三原色》

红、黄、蓝三色蜻蜓

2016年 / 磨山景区

图片《旋转的阶梯》

广翅蜡蝉若虫在丝瓜藤蔓上

2014年 / 武汉植物园

磨山离我家不远,有空我就来转转。

因为远离市区,也碰到过奇妙的物种。比如靠分泌唾沫来隐藏保护自己的「沫蝉」。

如果背上的泡沫被拨去,它又会不停地生出泡沫来,直到把自己再次完全盖住。

两三年前,我还在马鞍山森林公园碰到过城市里少见的「竹节虫」,它们普遍生活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还有些小虫也很有意思。比如「广翅蜡蝉若虫」的屁股上会发射白毛,从高处跳下去的时候能充当降落伞。

有的「树螽斯」(即蝈蝈)五彩斑斓的,像京剧里的丑生,「花蟹蛛」用人脸纹身恐吓敌人……

虽然拍摄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参与自然发现的伟大探索,挺好。

图片《示威的蟹蛛》

蟹蛛一边示威一边后退

2012年 / 磨山景区

图片《京剧武生》

抱着美人蕉花朵的树螽(zhōng)斯

2014年 / 磨山景区

图片《我有一个梦想》

豆娘趴在蒲公英上擦眼睛

2013年 / 磨山梅园

如果你想亲近自然,可以多来东湖走走。

初春去植物园,看植物们的肌理充满韵律。

初夏时去荷园,刚长成的荷叶卷成了红色爱心,瓢虫、螳螂等小生物开始活跃,这个时候能碰到最多小动物。

炎夏就去水边,蜻蜓、豆娘交尾,形状就像爱心。

秋天适合拍干枯的荷叶莲蓬、只剩下植物脉络的绣球花等,对着白色的天空拍,看起来就像干净的水墨画。

不过,记得与动物们保持距离,尊重生灵,毕竟,它们也有自己生活的权利。

其实,拍微距是个很简单有趣的事情。一台入门级单反相机、一支可以让人随时跪或者趴下靠近被摄物体的中焦微距镜头,再带上一天的干粮和一瓶矿泉水,就可以马上出发。

图片《思想者》

螳螂在清理前足的花粉

2013年 / 东湖绿道

图片《夏季的喜悦》

狐尾藻

2017年 / 东湖绿道

图片《螺旋的韵律》

蜗牛爬苏铁的嫩叶

2014年 / 磨山景区

图片《生活就像过山车》

七星瓢虫在西瓜藤上来回走

2014年 / 武汉植物园

如果你也想拍微距

1、入门级单反相机+中焦微距镜头,比如袁明辉用的多是尼康D3s,180mm微距镜头。可以带一张白卡纸弯曲营造纯白色背景。

2、高帮登山靴,深色耐脏的户外活动衣,贴身长袖扎进裤子、裤脚扎进袜子,防止虫咬。

3、多学习动物知识,了解动物习性,能更容易让你捕捉到动物动态。比如蝴蝶在交尾时比较呆,采食花蜜时很容易被惊扰。

4、不干扰动物生活,与小动物保持一定距离。

5、保持耐心,微距摄影时可能会为了一个场景等4小时,或拍100张只能出片最佳的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