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毛竹林发生黄脊竹蝗虫害,要科学防治,确保有虫不成灾

智慧农民
智慧农民致力于成为新时代农民手中的科普建设“新农具”
收藏

进入夏季以来,江西奉新、萍乡等地的毛竹林相继发现黄脊竹蝗虫害,云南多地相继报道出现黄脊竹蝗虫害。黄脊竹蝗在3龄开始上竹取食,发生严重时会使得毛竹大面积死亡,影响毛竹林生长和次年出笋。下面重点介绍黄脊竹蝗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1、什么是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是网翅蝗科竹蝗属的一种昆虫,俗称竹蝗、蝗虫。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份开始孵化,若虫期55-57天,7月开始羽化成虫,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其世代仅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无翅,主要靠跳跃进行活动,称跳蝻。

黄脊竹蝗成虫身体主要为绿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后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斑点,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

黄脊竹蝗对的卵为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mm,棕黄色,有巢状网纹。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坐北向南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

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虫体小,共有5龄。1-5龄的体长分别为约10毫米、11-15毫米、约16毫米、约22毫米和约26毫米,触节随着虫龄增加,1龄翅芽不明显,2龄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3-5龄的翅芽逐渐丰满,翅脉渐清晰。接近羽化时,身体变为翠绿色。

2、黄脊竹蝗对毛竹林的危害

黄脊竹蝗主要危害毛竹,其次危害刚竹、水竹等,是江西毛竹产区为害严重的害虫。黄脊竹蝗在所有竹产区均有分布,其食谱广、危害时间长,取食量大、防治较为困难,云南、江西、湖南等地常大面积危害,也被称为“中国第二大竹林害虫”。

初孵的黄脊竹蝗在地面杂草上活动,2龄跳蝻分散活动,3龄开始上竹取时竹叶,随着虫龄增大其食量增加。黄脊竹蝗发生密度大时,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3、黄脊竹蝗的防治方法

按照《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采取“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当虫口密度接近或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有虫不成灾。在防治时间上,要治早、治小,虫小时对药剂敏感,耐药性差,最佳防治时期是卵孵化高峰期和3龄跳蝻高峰期。在药剂选择上,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也可选用烟碱·苦参碱、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也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类、菊酯类杀虫剂。

防治指标:中等林相的毛竹林轻度发生指标为卵6粒/㎡,3-5龄跳蝻及成虫10头/株(=1.2头/㎡),1龄跳蝻失叶率达10%或预计成虫期失叶率可能达到33%。

防治作业:可采取植保无人机施药,并结合地面大型机械施药或采取烟雾剂,降低作业成本及劳动强度。烟雾剂可选阿维菌素烟剂、烟碱·苦参碱烟剂等。对茶叶等绿色、有机作物种植区,要采取空地一体施药或引诱法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GB/T 27645-2011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