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提升全社会对于贫血疾病的重视,提高贫血相关疾病的规范诊疗意识,重视贫血疾病的防治筛查,规范临床合理用血,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医学会各学科分会权威专家,倡导将每年的8月18日设立为“中国贫血日”。
今年8月18日是第四个中国贫血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国内数十家医院开展了“关爱贫血患者,遭遇贫血我该怎么办?”大型公益活动。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
缺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哪些人群容易缺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但铁缺乏却一直长期困扰着我们,铁缺乏是发达国家唯一一种营养缺乏症!
距WHO统计,全球多达80%的人口缺铁。
在英国21%的11-18岁女性青少年和18%的16-64岁女性缺铁。法国29%的2岁以下儿童缺铁。美国9%-11%的16-49岁未妊娠女性缺铁。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1.铁的需求增加(或)造血活跃:婴幼儿、学龄前期、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怀孕中晚期、哺乳妇女,铁需求量增加。
2.铁摄入或吸收障碍:素食者或纯素饮食、饮食不均衡或饮食失调症,比如减肥或健身人群,另外年龄>65岁、胃肠道/其他疾病/手术导致吸收障碍、伴有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人群也容易缺铁。
3.铁丢失过多:伴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急性失血,多次献血,出血性疾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人群。
贫血主要有哪些危害?
为何需要积极治疗?
《柳叶刀》发表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疾病(人数可高达12.4亿)、第四大导致伤残损失寿命年最高的疾病。
其常见的症状不仅仅是头晕、乏力、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会对患者其它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增加认知障碍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围术期死亡风险、早产、孕妇抑郁风险等。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早纠正缺铁性贫血,对患者的预后、康复结局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在关注大病、肿瘤等疾病的同时应关注缺铁性贫血这一高发病。而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亟待满足的需求。
鸣谢接受公益采访的各学科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建祥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
王红祥 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王京华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
曾彦 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付蓉 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
刘清池 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李振玲 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
佟帅 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康复科
张凤奎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
张瑾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科
周合冰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液科
周芙玲 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常伟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血液科
麻勇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程辉 教授,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