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周晋峰:从北京沙河湿地公园建设问题谈生态文明园林规划

中国绿发会
原创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绿会研究室始终高度关注沙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特别是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与影响以及环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专题图片

沙河简介:发源海淀西山的南沙河与来自昌平顺势而下的北沙河最终在昌平区沙河镇境内相会,交汇之处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沙河水库。可在北京的观鸟圈看来,这里可不仅仅是个水库,库区的低水位及周边河道浅滩在低程度的人为干扰下一起为北京本地及迁徙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鸟类提供了足够的停歇休整和觅食的自然空间,京城北部近郊的这片河流湿地,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是鸟儿们的“圣沙河”。

8月24日,周晋峰在接受澎湃Sixth Tone记者采访时,也就记者关切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沙河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争议是环评吗?】

周晋峰:目前关于沙河湿地公园建设的环评争议引起了各方关注,但我们所关注的不只是程序问题,更是实质问题,道理其实很浅显,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所谓的生态工程,绝大多数都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同样位于北京的南苑湿地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要搞建设开发,请专家做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前期工作,专家做完调查后称那个地方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可以做湿地工程建设。于是施工方就开始拔草、挖土、整地,做新的草地等,破坏了原本的自然生境。

这是典型的工业文明思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要把动植物分为濒危和不濒危?没有濒危物种就可以随便搞建设吗?虽然这片荒地里的草不是濒危物种,但它为40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其中还有很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因为是荒草就要拔掉,因为是荒地就要把它人为的改造成公园,这样建设出来的公园只是“貌似生态的工业产品”,是不符合生态文明思想的。这就像我们家里摆的塑料盆景一样,不管做的多像,它都是人为雕琢的,而不是自然的。

我们现在工业文明导致的模仿和真正的自然之间差距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现在为了建设自己工业文明的景观,根本不管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刚才讲的只是一个很浅显的大家都能听得懂的例子。

实际上那片荒地里边长了什么草,长了多少草,这都是自然进化演进的结果,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互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就是我们说的自然。我们现在人类最缺乏的就是自然。有的科学家说我们要将地球的一半留给自然,不要人为干涉,因为工业文明对地球而言是一种侵犯和破坏。地球上有77亿人口,目前还做不到不去人为改造环境,但国际上是有一些承诺的,要留出来至少百分之十几的土地,不要去搞所谓的生态建设,要留给自然。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首先是尊重自然,而不是工业文明讲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繁衍以及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今天,我们还无法对自然有充分的认知,我们应该尽量的去保存自然。

记得我小时候的西直门,就是北京二环的地方,还有自然的土丘、自然的小河沟,自然的虫子和鸟。但是今天你去西直门,包括去3环、4环和5环,甚至于到6环,都已经很少有纯自然的景观了;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大片的城市建设道路和人工绿化带,这不是自然。

【沙河湿地建设的问题主要在哪?】

周晋峰: 北京缺的不是湿地公园,北京缺的是对自然的保护。我们对土地、对动植物、对周围环境的人为改造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该去破坏原本的自然生境。

沙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主要分三大块,其中一块是把坡岸全部做成人工坡岸,硬化后做景观水系。在北方做新的水系,这是非常错误的,是带着极大的生态代价的。北方现在严重缺水,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现在用的很多都是南水北调调来的水,这个水是建了大坝、是破坏了很多生命的栖息地而得来的水,是非常宝贵的水,不应该做景观用水。此外,为了保持水量需要构建大量的防渗工程,这都是极端错误的,是反生态文明的。

我可以再举一个雄安公园建设的例子。雄安投标请了10位大师,希望建成“南北荟萃”(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集中展示)的园林景观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制造了一些新的水面。这也是非常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公园建设中的防渗工程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中国园林建设应当秉承“园在自然中,自然在园中”的设计理念,南方的园林如果生搬到北方,在北方公园里挖建水系,这是有违“园在自然”理念的。北方缺水,支撑水面需要额外付出的生态环境成本巨大。而且,北方干燥,水下渗的厉害,还要做防渗工程,这都是在破坏自然生态。铺设防渗膜会影响到水的下渗,而水的下渗与地下水的补充、水的净化以及地下微生物都息息相关。

【怎么样才能建好一个符合自然保护的公园?】

周晋峰:要给本地和自然留有更多空间,要让野草、野树以及其他物种自然的生长,控制人的干预,更不要打药,这些才是建立生态文明公园的基础。此外,还要做警示牌,要限制人流量,我们要留一块真正属于大自然的地方。希望国内可以尽快有这样的实践,有这样的地方。

像北京沙河湿地公园的建设,还有很多之前的例子,都是失败的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如果从生态文明的角度,从新的全球生态文明的科学共识来看,我们之前建的那些公园都有很大的空间要改造。第一,应该停止喷洒农药;第二,应当给本地和自然留有更多的空间。

上海有一个南汇东滩项目。这个项目为了完成林地建设指标而大规模种树,据悉临港新城的林地覆盖率要达到15%,可是临港地区本来就应该以湿地生态为主,为什么要安排这么多林地建设?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或者一定要种树。上海位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作为候鸟迁徙的主干道,每年都会有上百万只候鸟经过,其中很多都会选择在此停歇、越冬。南汇东滩位于上海的东南角,长江入海口的南岸,是临港新城的滨海湿地,那里的湿地,对于迁徙的鸟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价值。荒滩是最宝贵的自然生境,人为的种树、搞建设,只会破坏自然、破坏物种栖息地。

我们有一个新的理论叫BCON,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即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人类活动密集区,要怎么保护自然,怎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的BCON是保护自然、保护原野,让野草生长,让野树生长,这是今天的北京乃至全世界最缺的东西,是唯一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求在我们的小区里不要打那么多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因为这是工业文明的狭隘的保护思想。

【如何挽回生态损失,及时止损改进?】

周晋峰:我们有生态修复“四原则”。

第一是节约原则。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因为我们在开展生态工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生态的代价,生态代价就是对生态的负担。我们如果能做到节水、节电、节省人力、节省材料,就是对工程之外的生态的保护。

第二是自然原则。如果能自然地长出草来,我们就一定不要人工种草坪,如果能自然地长出树来,我们就要减少人为种树。当今大量整齐划一、系统的铺地种树工程,看起来赏心悦目,其实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一些工程虽然使用了本地的物种,但却没有尊重环境本身的特征,比如在滨海湿地大量的清除湿地原生植被去种树,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这类工程。当然,自然原则并不等同于对自然放任不管,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积极地参与自然,面对河流溃堤、河底暴露带来的大规模沙尘暴,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学习古代大禹治水、建都江堰的经验,将自然的原则放在首位,再进行人为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会科学地留白,给自然一点生长喘息的空间。

第三是有限原则。我们不反对公园收门票,我们享受自然景观的时候应当付门票,这些门票可以被用来对自然进一步的保护,这些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在生态修复时要有限度,要对自然的扰动放到最低。

第四是宏观原则。我们要有宏观视野,要把沙河放到整个北京去看,把中国放到整个地球去看。我们现在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对沙河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沙河湿地能够成为生态文明的一个典范。

【目前中国的生态建设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周晋峰:第一,要认真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这种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第二,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对自然充分的尊重。第三,要开放,要接受批评,要征求意见让各界社会各界来共同学习。改变现有工作方法和思路,让公众和社会各方来监督这些项目和工程,充分听取、科学采纳来自社会组织和民众的意见与声音,并将其反映到项目规划中。

我们所说的生态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在地球上最缺的就是“自然”。综合我之前讲的生态修复的四原则、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等,这些思想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领先的,也很值得在国际上去讲,也需要有关机构能够深入了解,去深入学习生态文明理念。

(本文根据口述整理,未经讲者本人核实)

整理/虫二 审/ Tammy、 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