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日前发出有关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的通知。颠覆性技术为何如此重要?我国又出台了哪些政策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8月19日,科技部发出通知: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通知要求对于提出的建议,需从“颠覆性技术介绍”“颠覆性技术研究现状”“为什么是颠覆性技术”“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颠覆影响力”“主要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可见,此次征集的建议对象为相关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是专业人士,而非普通的“吃瓜群众”。
发出这份通知之前,科技部还于7月14日发出了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这份通知中,对于颠覆性技术提出了一个基本定义,即“颠覆性技术是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开辟新型技术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具有另辟蹊径改变技术轨道的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效果。”定义还从技术角度进行了延伸,即“以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为基础,开辟全新技术轨道,产生突破性的创新技术”;产业角度的延伸则为“应与产业结合紧密,通过形成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模式,利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改变行业主流产品和市场格局,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全球经济的革命性、颠覆性进步”。
(图源:科技部官网)
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口。在我国,目前普遍聚焦的颠覆性技术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等领域。一般来说,颠覆性技术一旦研发出来并获得市场认可,就能产生超高的附加值、回报率,不仅可能在产业技术上形成优势,甚至也可在国家层面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以智能手机为例,当通信技术处于1G、2G时,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顶多发个彩信。而到了3G、4G、5G时代,则具有了重大的颠覆性变革,简单说即实现了移动互联,还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生产、生活、商业、交流、娱乐等的全新模式。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后起之秀”也借此一举超越了传统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
但是,这类颠覆性创新技术产生并不容易,很多时候甚至“可遇不可求”。它的开发过程往往无比艰难,投资巨大、周期漫长不说,不确定性、失败率还特别高,短期成效也不明显。
科技部这次发出的“征集令”,以及此前发起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都足见我国对于颠覆性技术开发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不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长期性,很难靠短期内大量资源投入来获得成效。
科学研究有自身的规律,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在立项、做科研计划时不能异想天开,违背基本的科学定律和常识。要知道,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或重大发明,已很难单纯依靠个体的天才思想或灵光一现,更需要依赖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在前人一代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攻关,厚积薄发。
另外,颠覆性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应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有的在短期看可能符合“颠覆性”特征,但时间一长,也可能出现不稳定、不成熟、得不到市场认可等情况。拿3D打印技术来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对传统制造技术的一场“颠覆”,但历经这么多年,3D打印在技术成熟度、使用材料等方面仍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取代传统制造更是遥不可及。可见推动颠覆性技术产生,是不能追求短期效应的。
我国十分注重颠覆性创新,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支持政策,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堵塞住一些可能被投机者利用的漏洞。同时,也要吸纳更广大的创新主体参与,除了有公共经费支持的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还有必要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科技企业参与。要知道,当今时代,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由于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它们对于创新的意愿往往较为强烈,如果国家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保障,相信更能激发它们的创新热情,从而有助于扩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范围,夯实创新的基础。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