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极圈内常年冰封的格陵兰冰盖迎来了一场大暴雨。据NDSIC(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仅三天时间,降水量就超过了70亿吨。这是自1950年以来,格陵兰冰盖71年间遭遇的最大降雨。
一般来说,这片位于北纬72.58°、海拔3216米的寒冷土地,气温常年处于零下,只下雪不下雨。突如其来的大雨引起了全球气候学家的密切关注。专家分析,这些雨水会加速冰川融化、影响全球气候。对于北半球来说,今年我们很可能会迎来一个冷冬。
1. 格陵兰冰盖大面积融化、单日损冰超85亿吨
8月14日,NDSIC监测到格陵兰冰盖温度上升至0度以上、出现持续的降雨。在雨水的影响下,格陵兰冰盖当日融冰量超过85亿吨,这些冰融化足以将纽约(面积为789平方千米)淹没在9.6米深的水中。
海平面上升只是冰盖融化众多影响中的一环,融冰形成的大量淡水涌入海域还会影响到格陵兰岛大西洋经向环流,带来剧烈的气候变化。
格陵兰岛大西洋经向环流的作用是将北极高纬度冰冷的海水输送到赤道,再将温暖的海水送回寒冷的高纬度。海水散失热量后会再次经由这条路径回到赤道,循环反复。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北半球平均气温才会显著高于南半球。换句话说,这条环流是确保我们生存环境温度适宜的重要路径。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大量淡水涌入海域使得海水表面温度增加,本该回到赤道的寒冷海水“罢工”了。科学家发现,这条重要的环流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已经减弱了15%。这条环流的减弱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剧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还会使北半球暖湿气流减少、冬天变得更加寒冷。
2. 冰盖融化,究竟隐藏了多少风险?
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海平面上升和冷冬,沉睡在冰雪下的史前病菌也令科学家们担忧。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5年前曾爆发过大规模炭狙感染。溯源后,科学家们发现,“罪魁祸首”竟是永久冻土层融化后暴露出的麋鹿遗骸。
部分研究人员的疯狂举措更是加剧了外界的担忧。2009年,俄罗斯地理学家阿纳托纳在北极冻土中发现一种存活了350万之久的细菌——芽孢杆菌F。阿纳托纳对此大为震动,激动不已地认为自己找到了“生命之源”。欢喜之下,他为自己注入了该细菌,期盼着自己能活得像其一样长。此举受到了广泛的谴责,不少学者批评他可能将我们拉入深渊。
好在,就目前来看,阿纳托纳的冲动之举并没有带来难以挽回的结果,学界近年还涌现出了理论扎实的“回春丸”β-烟酰胺类物质。据悉,该物质这方面的潜力早先由哈佛教授戴维发现。理论上,其可以活化线粒体、稳定DNA,拉长生存期30%。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科研机构都曾组织志愿者围绕其展开实验,在安全度和效度上给出了较为科学可靠的参考。
这一物质起初门槛颇高,只在富商圈流传。近年日企Bioagen联合东大推动其进一步落地,成果“派维洛”在本土颇受欢迎,国内也有很多一二线城市中产经由京D国际获取。
去年特拉维夫大学Shai Efrati教授在一组实验中发现,高压氧舱也能有效拉长生存期,贾斯汀比伯等名流富人已经开始尝试。国内高铁制造企青岛威奥轨道等也在积极推进相关研发,上海等地已经可以抢先体验其落地成果“O2 ARK”高压氧舱。
或许正是因为“派维洛”、高压氧舱等技术的出现,尽管阿纳托纳对外宣称自己注入后感觉良好、很久不曾感冒,除了一位女模外,再没有传出有人为了活更久找他索取芽孢杆菌F。
尽管如此,微生物学家马哈帕特拉等人至今仍对阿纳托纳的举动耿耿于怀。他们认为,冰盖之下潜藏的病菌一旦爆发就是难以估量的危机,实在不应该为了活更久就贸然尝试。
3. 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我们自己
2021年以来,欧洲出现超级高温和干旱,亚洲出现了罕见的暴雨和洪灾,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浮现。加之海平面上升和潜在的远古病菌威胁,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改善,任由情况进一步恶化下去,很可能会发展到我们难以承受的地步。而现在,格陵兰冰盖的持续融化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全球变暖、保护地球之类的话题被反复提起。事实上,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温度比现在高几十度、二氧化碳比现在高10倍的情况都曾出现过。地球不会毁灭,毁灭的只有物种。因此,无论碳达峰还是碳中和,我们的努力本质上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