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大提高,特别是稀有金属更是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为了争夺资源,不知发动了多少战争,又有多少无辜的平民殒命。但是地球的矿产属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用越少。经过人类这几个世纪的挥霍,已现枯竭之态。
人类发展的长远之计,必然要将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广袤宇宙。
突如其来的小行星划破长空,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焚烧分解为细小颗粒。后经检验,这些小颗粒或许就是人类的希望,因为它们蕴藏着丰富的矿物元素。如贵金属金、银乃至稀有金属镓、钛、铟等等。
怎样在诺大的宇宙中找到足够多富含矿藏的小行星?我们只需把搜寻的范围放宽,冲出地球大气层,突破月亮的守护,越过火星的边界。小行星带便是我们此番寻找的目的地。
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在距太阳2.17至3.64天文单位的区域内,聚集了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
如此繁多的小行星是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所形成的。它们在最初彼此碰撞、汇集成真正的行星之际,遭到了行星之王——木星的蛮横干预,木星强大的引力拖拽着这些碎片,阻碍它们继续融合成较大的星体。最终,这些碎块达到了引力平衡,渐渐聚集成为了今天的小行星带。
别看外太空的小行星如此之多,可是迄今为止在小行星上“采矿”的国家只有日本。诚然,“采矿”言过其实了。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只是在小行星上采集了几克的微量颗粒样本而已。
2003年5月,日本成功将隼鸟1号送入太空,它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小行星“丝川”。隼鸟1号历经磨难,最终在2010年6月,隼鸟1号的样品舱成功返回地球。
2014年12月,隼鸟2号再次升空,奔向小行星“龙宫”。有了隼鸟1号的经验,隼鸟2号的取样任务顺利了许多。2020年12月,隼鸟2号的回收舱成功在澳大利亚南部着陆。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隼鸟号进行实地采样的小行星都是离地球比较近的。“龙宫”星离地球最近只有约200多万公里。
隼鸟号带回来的微量颗粒样本对研究小行星,乃至整个星系都具有重大价值,它们瞬间成了科学家的掌中宝、心头肉。
行文至此,人类的宏图大业呢?蕴藏无数宝藏的小行星带,我们是否染指过?咳咳,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略显尴尬了。人类造访小行星带的次数为零。
虽然,先驱者号、旅行者号、卡西尼号等多个探测器成功穿越过小行星带。但是人类从未“触碰”过小行星带。在广袤的宇宙中,小行星带里的小行星并不是如科普图片中展示的那样十分密集,相对于小小的探测器,小行星带是十分空旷的。
长途跋涉的中国“天问一号”和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已经着陆火星。人类如此痴迷于探索这颗红色星球,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可以以此为基地,到其身后的小行星带去开采矿藏。届时,全人类或将再也不必为缺乏矿产资源而发愁。人类必将乘着科技之翼探寻到梦寐以求的宝藏!
(转载请取得授权,否则必究;本文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