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科普日朝阳区主场活动来啦!围绕活动主题“绿色朝阳 创森有我”,特开设“‘创森’小课堂”,带领大家在4节“大课”中学习“创森”20问。干货满满、趣味多多,第二讲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快来涨知识!
1
北京“创森”的
发展愿景是什么?
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弘扬生态建设的实干奉献和工匠精神,大力实施留白增绿、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文化创新发展等建设工程,谱写美丽北京森林画卷,让现在的北京森林成为未来北京的生态遗产。
从空间格局看,北京森林有形有质——森林与城市、田园、乡村、河流镶嵌相连,呈现林城掩映、蓝绿交织的大地风貌。
从服务功能看,北京森林有声有色——生态森林与园林景观交相辉映,尽享鸟语花香、景观优美的绿色美景。
从文化品味看,北京森林有承有新——有故事的树,可走入的林,带京韵的美,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
2
如何打造鸟语花香的
平原生态林?
在北京市平原地区,沿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建设集中连片的大型近自然林斑块,形成平原区近自然森林,提供长期稳定的多样化生物生境,促进平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近自然林是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所营造的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自然森林接近的人工森林。平原区近自然森林培育包括设计近自然、营造近自然和培育近自然等。
空间配置:
①树穴布置宜采用自然式的随机定位;
②倡导使用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
③注重乔木高度和年龄搭配,以混交异龄群落为主;
④选择使用鸟类、昆虫、小动物等食源、蜜源植物;
⑤合理搭配速生与慢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
⑥长寿树种使用比例在70%以上,单一树种使用数量比例小于20%。
3
城市森林景观
如何实现“四季变换”?
每个城市森林公园都要拥有60%以上的林木覆盖率,高大长寿乔木为主,为市民提供大树成荫的休憩空间,为城市提供丰富多彩、充满野趣的森林景观,建设集生态防护、景观提升、康养运动、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网。
空间配置:
①尽量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与自然植被;
②合理搭配乔灌木和地被、常绿树和落叶树,展现森林景观四季分明的季相变化特色;
③落叶与常绿树种比例7:3;
④自然林的比重应不低于总面积的30%,为鸟类、昆虫、小动物等提供栖息地;
⑤城市森林公园中大面积游憩林的群落配置应以乔草结构为主,形成通透开阔、便于人们活动的林下游憩空间;
⑥大树树穴使用有机地表覆盖物(mulch)覆盖;
⑦注重地表覆盖,撒播二月兰、波斯菊、醡(cù)浆草、雏菊、苜蓿(mùxu)、毛茛(gèn)科、石竹科等时令鲜花,营造野趣盎然、三季有花、莺飞蝶舞的森林游憩空间。
4
水清岸绿的
近水空间怎样“展新颜”?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以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和北运河及其支流水系为构架,建设两岸各宽30米以上的沿河水岸森林。在保留河流廊道原始景观风貌的基础上,保护、修复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使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5%以上,以保证为河流生物提供充足的有机碎屑、降低河流污染物,营造自然的生物生境,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空间配置:
①骨干河流保留大于100米宽、林木为主的河岸植被带,一般性河流保留恢复30米宽的自然河岸植被;
②保留自然河岸,建设能呼吸的生态景观河,为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生境;注重选用柳树、枫杨、苦楝(liàn)、杨树等具有北京特色的水岸树种,延续原生河流景观风貌。
5
城区林荫街道
建设如何一举多得?
通过植物合理配置、新材料应用和工程措施等,使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40%以上,使道路两侧林荫带兼具生态、防护、休憩、景观等功能。力争在全市打造300条以上特色林荫街道。
空间配置:
①坚持以乔木为主。在有限的街道绿化用地中,将乔木作为街道绿化的骨架,同时配植观花、观果、色叶类灌木,增加绿视率,丰富街道景观风貌,并发挥防尘、降噪、护坡等作用;
②注重树木的观赏特征与沿街景观相融合。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和色彩季相变化,与沿街的建筑、立交桥、路灯、公共汽车站等形成和谐的街景;
③利用骨干行道树打造特色林荫街道,如国槐大道、银杏大道、栾树大道、白蜡大道等,体现北京市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