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大家印象里的狂犬病,可能就是被狗尤其是疯狗咬伤之后容易得的一种疾病。确实,一定数量的狂犬病患者是在被狗咬伤之后而患病。准确的讲,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和动物都可能患此病。但虽为传染病,目前没有人与人传染的病例,这个“传染”多发生在动物和人之间。得狂犬病的最有特征的表现是害怕风、害怕水、听到水声都会发狂,咽肌痉挛、逐渐瘫痪。由于狂犬病发病病人在临床上常表现出极为特异的对水或风的异常恐惧的症状又称狂犬病为“恐水症”。说起狂犬病,其相关冷知识非常多,今天我们就主要从狂犬病的元凶——狂犬病毒的角度了解一下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形状长得像颗子弹,一端钝圆,一端平凹,大小仅约为180nm*75nm,也被称为“危险的子弹”。它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狂犬病毒多存在于病畜的唾液,血液,脑脊液等部位。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主要为狗、猫、猪、牛、马等,我国病犬对狂犬病毒的播散可高达90%以上,而近年来在发达国家蝙蝠成为主要的狂犬病毒携带动物之一。虽然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猫、猪等动物在我们生活中常见,但现代研究表明,其实狂犬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较差,容易被紫外线、碘酒、脂溶剂等灭活,因此狂犬病毒在离体后多较快的失去了活性。而且截止2018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明确目前狂犬病毒属病毒一共有16种,但这16种并不是都会感染我们人类。
那狂犬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并引起发病的呢?狂犬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大多数的狂犬病患者为被犬、猫咬伤或抓伤,或亲吻犬、猫等动物时,或在进行犬、猫等动物的宰杀及剥皮的过程中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通过黏膜进入人体,所以喜欢和动物进行亲密接触的朋友们可要注意防护了。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过程被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最初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入侵人体后,病毒会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小剂量增殖,这些增殖的病毒再通过肌肉的末梢神经进入我们的神经系统。这一时期被称之为“组织内的繁殖期”。第二个时期,由于狂犬病毒非常的“喜欢”我们的神经系统,即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因此病毒沿着人体周围神经的走行“向心性”地扩散进入我们的神经系统,并以较快的速度大约3mm/h不断向我们更加“高级”的神经移动,与此同时病毒还进行着大量的繁殖。这样病毒很快就进入了我们的脊髓和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这一阶段又称为“侵入中枢神经期”。如果较难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神经系统想象成一棵倒立大树,脊髓和大脑是树干,我们身体各部位有着许多神经走形类似大树的树枝,狂犬病毒就好像一只落在树枝末梢的小虫子,小虫子最开始先在在树枝附近小数量的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虫子们又沿着树枝的走形向树干方向快速移动,可怕的是他们一边快速移动一边繁殖,这样较多的虫子们就会到达树干部。第三个时期,到达大脑及脊髓的病毒并没有停下脚步,病毒又通过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散进入人体各组织器官及有分泌作用的腺体,影响其功能并产生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如影响唾液腺导致过度流涎,这一阶段被称之为“向各器官扩散期”。如此说来,我们就能理解从感染病毒到病毒扩散进入人体并产生相应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人感染了狂犬病毒不会立刻出现临床症状,会有一段从感染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即我们常说的潜伏期,这个时间大多数为1~3个月,但也有极少数病人的潜伏期在1周以内或1年以上。而潜伏期的长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被咬伤的部位、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病毒的毒力等,一般咬伤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
综上所述,狂犬病毒可存在与狗的唾液中,人体被狗咬伤又会导致皮肤破损,狗唾液里的病毒就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病,因此造成人们心中狂犬病就是被狗咬伤而导致的疾病的现象。
狂犬病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对于这种疾病,防止疾病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关于狂犬病的防治,里程碑式的突破源于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减毒活疫苗并应用于该病的预防,虽然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巴斯德的疫苗早已不再使用,但是巴斯德发明的疫苗任然拯救了很多狂犬病人。
2018年4月,WHO发布了2018年狂犬病疫苗相关立场文件,基于狂犬病相关研究的最新证据,更新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程序。现在普遍使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接种细胞后培养灭活后,经过加工而得,主要用于狂犬病的预防。按照接种目的不同,可分为暴露前预防接种和暴露后应急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即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兽医、野外工作者在没有发生病毒感染之前就打疫苗预防。一般采用3剂次,即在第0天,第7天,第28天分别接种如果长时间工作需要则在1~3年加强一次。而我们其他人来说一般都采取暴露后应急预防接种。暴露后多指被狗单处或多处皮肤的咬伤或抓伤,或者黏膜被污染或因破损皮肤被动物舔舐而接触唾液,亦或者与蝙蝠直接接触等可能感染病毒的情况。在暴露后我们的预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对伤口的局部处理,应当先立即用15%肥皂水或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努力去除狗涎,待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75%的酒精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和包扎,以便排血引流。第二阶段,在局部处理后,我们要进行及时足量的预防接种。对于成年人和2周岁及以上儿童一般在手臂三角肌区域肌肉注射而2周岁以内儿童多在大腿前外侧区域肌肉注射,对于打疫苗的时间如果采用5针法就在暴露后的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接种1剂,共5剂;4针法则是在暴露后第0天接种两剂,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共4剂。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暴露后的预防包括局部处理和预防接种做得非常及时到位,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基本消灭了以狗作为传播介质的狂犬病。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早已宣布了“联合抗击狂犬病”计划,预计到2030年消除狂犬病致人类死亡的现象。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狂犬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将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等.《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2019
[3].英国公共卫生部.PHE指南狂犬病暴露前预防.2018